《鱠殘篇》~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1)

回本書目錄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1)

1.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素問》曰:東方濱海,食魚而嗜咸,其人黑色疏理,病多瘡瘍,治宜砭石。西方陵居,風多而土剛,其人華食肥脂,病生於內,治宜毒藥。北方地高風寒而冰冽,其人野處乳食,病多藏寒,治宜灸焙。南方地下土弱而霧聚,其人嗜酸致理,病多孿痹,治宜微針。

中央地平淫,其人雜食而不勞,病多痿脕,治宜導引按蹻。家語曰:堅土之人剛,弱土之人懦,墟土之人細,息土之人美,耗土之人醜。親此則人之形質皆由水土飲食之所變生,而於起居服食可不慎所擇哉?故枸菊之鄉多壽,而酒色之戕致妖,五行更迭生,勉乘除,有常道焉。

亢則害,承乃制,不可偏倚。是以腎氣過強則妨心而驚悸愴怳生,心氣過旺則戕肺而咳嗽煩菟生,肺氣過實則傷肝而目眵涕淚生,肝氣過盛則克脾而食瀉脈脹生,脾氣過滿則害腎而痿蹙重追生,皆亢害而火,其平易也。聖人制為藥餌針灸按摩導引祝由,以平治之,救其偏也。

至於湯液之方,創於伊尹,盛於長沙,後賢踵興,則有七方十劑之等差,君臣佐使之配合。而尤當審其反畏惡欲之性,以劑之。始可以為方,方之所以為方,必使其方向而不遠,平易大方而雅俗共賞也。故其表表於醫籍者,桂枝麻黃、青龍白虎、三承氣、四瀉心之祛邪返正也;四君、人物、十全、六味、五子、七寶、建中、補中,以及虎潛、河車等之培元扶弱也。

藥品不多於十味,對症取效於頃刻,亦何會探奇搜巽,必致力於赤箭青芝牛黃狗寶,方形神效也?乃今多有聚集鱗介毛倮中一切臊腳熱滴,如肭臍、狗腎、海馬、蛤蚧、全蠍、紅鉛之屬,輔之以桂附椒茱腦麝之類,辛香臭腐,數十種雜為一方。亦不問其反畏惡欲、君臣佐使之謂何?豔稱其名號可奪造化,極贊其功能克轉乾坤。

一籍捷劫之性,取效片時,暢人慾志,不顧流禍於隱微,積久而大患突起,駭人間見而不遑救者多矣。撇由術士之眩惑,貴介之樂聞而不察,天地有常道,聖人有至綸。所謂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行相生,五藏以安。順其天常,安其地利,而必欲強其詞曰「人定可以勝天」者,殊不知服全鱉丸久而腹生小鱉以戕軀,餌龍骨粉多而腸腑中癰以斃命。前人已受害者矣!

夫子曰:未達不當。所謂達者,非徒達藥而已,意必達藥性之良劣,興吾身之宜否,而後敢服。詎可不察吾身上固有而漫為嘗試,致犯虛虛實實之禁,失其平易而生偏騰之栽,甚至亢火消陰,變幻非常者有之。經曰:芳草發狂,石藥發痂,可不慎諸!況恬淡虛無,真炁從之,黃帝養生之妙訣師,肉食者鄙,未能達謀。

曹削認戰之快談堪取,苟能毋勞術精,毋勞術神,赳居有節,向可長生。是故氣足剛不飢,神足則不睡,精足則不淫。克寶吾身之實,亦何有於外物哉?然而天地之間,土為萬物之母,人身之中,胃為水穀之海。語云:節飲食者,卻病之良方,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脫欲綢繆於未雨,請從事於脾胃,庶飲食強而穀氣化精,則神氣不期足而自足,又何籍於藥餌之扶吾也耶?

寒夜無聊道漏長,挑燈起坐績岐黃。至人精論皆金石,術士誇談屬老莊。咀嚼素靈非好辨,揶揄朱紫慎推詳。螽斯自古稱西伯,不見流傳種子方。

白話文: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孟子說:居住環境會改變人的氣質,調養身體也會改變體質。《素問》也說:東方沿海地區,人們吃魚嗜鹽,膚色黝黑粗糙,多患瘡瘍,治療宜用砭石。西方高地,風多土硬,人們飲食精細肥膩,疾病多發於內臟,治療宜用毒藥。北方地勢高,風寒冰冽,人們生活在野外,以乳食為主,多患寒症,治療宜用灸法。南方地勢低,濕氣重,人們嗜酸,多患關節疼痛麻痺,治療宜用針灸。

中部地區地勢平坦,人們飲食雜而不勞作,多患痿痺症,治療宜用導引、按摩和足部推拿。家語說:生活在堅實土壤地區的人性格剛毅,生活在鬆軟土壤地區的人性格懦弱,生活在肥沃土壤地區的人性格細膩,生活在疏鬆土壤地區的人性格美好,生活在貧瘠土壤地區的人性格醜陋。由此可見,人的形質都由水土、飲食而變化產生,所以起居和飲食的選擇豈能不慎重?因此,枸杞菊花盛產的地方人多長壽,而沉溺酒色則會導致容貌衰老。五行更迭而生,勉勵順應自然規律,才能長久。

過度則有害,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制衡,不可偏執。因此,腎氣過盛會損傷心臟而導致驚悸不安;心氣過旺會損傷肺臟而導致咳嗽氣喘;肺氣過盛會損傷肝臟而導致眼分泌物增多;肝氣過盛會損傷脾臟而導致消化不良、脈搏脹滿;脾氣過盛會損傷腎臟而導致肌肉萎縮、肢體沉重,這些都是由於過盛而導致的損害,其道理很簡單。聖人制定了藥物、針灸、按摩、導引、祝由等方法,來平衡調治,救治其偏頗之症。

湯液方劑始於伊尹,盛於長沙,後世賢者不斷發展,形成了七方十劑等不同的等級,以及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尤其應該審察藥物的反作用、禁忌、惡心等特性,然後再用藥。這樣才能算是有效的處方。處方的作用在於方向正確,簡潔明了,雅俗共賞。因此,在醫書中被記載的著名方劑,如桂枝湯、麻黃湯、青龍湯、白虎湯、三承氣湯、四逆湯等,都是祛除邪氣、恢復正氣的方劑;四君子湯、理中湯、十全大補湯、六味地黃丸、五子衍宗丸、七寶美髯丹、建中湯、補中益氣湯,以及虎潛丸、河車丸等,都是培補元氣、扶助弱者的方劑。

藥品不宜超過十味,對症下藥,藥效很快就能顯現,何必去探尋奇特的藥物呢?如今很多人濫用各種奇特的動物藥材,如肭臍、狗腎、海馬、蛤蚧、全蠍、紅鉛等,再配伍桂枝、附子、胡椒、茱萸、腦麝等辛香臭腐的藥物,往往數十種藥物雜湊成一方,也不考慮藥物的反作用、禁忌、君臣佐使等配伍原則,只誇大其功效,聲稱能改變造化,扭轉乾坤。

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雖然能迅速見效,卻不考慮潛在的危害,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大病突發,危及生命,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這是由於術士的迷惑性說法,以及達官貴人喜好聽信而不加察驗所致。天地運行有其規律,聖人有其教誨。所謂五穀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行相生,五臟才能安寧。順應天時地利,卻偏要強詞奪理說「人定勝天」,殊不知長期服用鱉甲丸會在腹中長出小鱉而危害身體,長期服用龍骨粉會導致腸道潰瘍而致命,前人都已經吃過苦頭了!

夫子說:不懂就不要亂用。所謂懂,不僅僅是懂得藥物,更要懂得藥物的性能優劣、是否適合自己的身體,然後才能服用。豈能不察自身的情況而盲目嘗試,犯了虛實禁忌,失去平衡而產生偏邪,甚至陰陽失調,變化莫測呢?經書上說:芳香的草藥用多了會令人發狂,礦物藥物用多了會令人皮膚生痂,豈能不謹慎?況且,恬淡虛無,真氣自生,這是黃帝養生妙訣,那些只知道吃肉的人目光短淺,不懂得這個道理。

曹魏時期的軍略家削藩的快速策略值得借鑑,如果能做到不追求技巧,不追求神效,生活有節制,就能長壽。所以,氣足則不飢餓,神足則不嗜睡,精足則不淫亂。保全自身之根本,又何必依賴外物呢?天地之間,土是萬物之母,人體之中,胃是水穀之海。俗話說:節制飲食是避免疾病的良方,調理脾胃是醫學的王道。如果想要未雨綢繆,就應該從調理脾胃開始,使飲食充足,穀物精華轉化成精氣,則神氣自然充盈,又何必依靠藥物來滋補呢?

寒夜漫長,挑燈夜讀醫書。至人的精論都像金石般堅實,術士的夸夸其談卻像老莊之學那般空泛。我認真研讀典籍,不敢妄下斷言,對某些说法也持謹慎態度。雖然古代就有關於西伯昌長壽的記載,卻沒有流傳下他的養生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