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鱠殘篇》~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2)

回本書目錄

秘授藥方須番察論 (2)

1. 黃芩天花粉傳

山草黃芩者,蜀之秭歸產也。味苦性寒,氣厚味簿,陽中之陰,色青,專行少陽而兼人肺胃,可升可降。當與黃速、厚朴、柴胡善而惡,蔥實,畏藜蘆,丹砂,牡丹皮。其相與遊而協濟以成功者,則得灑上行而消上焦積血、清痰利膈,得豬膽汁,除肝膽火而祛脾胃濕熱。偕柴胡退寒熱之往來,同白朮為安胎之聖藥。佐桑皮瀉肺火而須舊根,枯片即別名腐腸妒婦者。與芍苟、連枳、樸除下利膿血、腹瘻後重,必選細實新根,即俗稱子芩條芩者。仲景傷寒方治心下痞滿,瀉心湯,凡四方皆用之。又如太陽症下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太陽少陽合病下利,有黃芩湯;少陽症下後,心下滿而不痛,有瀉心湯;少陽症之小柴胡湯,則本經藥也。迨張元素稱其功用有九,而李東垣、朱丹溪多闡發其妙,蓋火靖氣寧而胸膈暢,濕除滯化而腸胃通。上焦治,則二便利,血閉、痰凝、癰疽、煩懣,清熱以澄其源,因勢利導,故事半而功倍。順病之情,不煩奇異而效斯捷,審寒熱慎予奪,故曰藥貴中病醫之寶也。

白話文:

山草黃芩,源自於蜀地秭歸。其味苦且性寒,氣息厚重而味道淡薄,具有陽性的陰性特徵,顏色為青綠,主要作用於少陽,同時對人體的肺和胃有影響,既能升也能降。

黃芩與黃速、厚朴、柴胡相配時效果良好,但不適合與蔥實一起使用,它忌諱藜蘆、丹砂、牡丹皮等。黃芩與其他藥物配伍能達到消除上焦積血、清痰利膈的效果,配合豬膽汁能消肝膽之火並去除脾胃濕熱。黃芩還能與柴胡共同退去寒熱,與白朮一起作為安胎的神藥。配合桑皮能清肺火,需使用新鮮的根部;枯萎的片狀部分則有別名「腐腸妒婦」。黃芩還能與芍葷、連枳、厚朴一同使用,治療下痢、腹痛後重等症狀,通常選擇細長而實心的新根,這就是俗稱的子芩和條芩。在《傷寒論》的方劑中,黃芩被廣泛應用,例如用於心下痞滿的瀉心湯,或用於太陽症下利不止、喘息並出汗的葛根黃芩黃連湯,以及太陽與少陽合病下利的黃芩湯;對於少陽症下後心下滿而不痛的症狀,則有瀉心湯;而小柴胡湯則是少陽症的基本方藥。

張元素指出黃芩的功效有九種,而李東垣、朱丹溪等人更深入探索其妙處。黃芩能平定火氣、安寧氣機,使胸膈舒暢,清除濕氣、滯留,使腸胃通暢。對於上焦的疾病,可以幫助大小便通暢,治療血瘀、痰結、癰腫、煩躁等症狀,通過清熱來澄淨其根源,根據病情順應治療,事半功倍。遵循病狀的情況,不用特別尋求奇特的療法就能獲得快速的效果,審慎地判斷寒熱,決定補益或消減,所以說藥物要精確對症,這是醫生的寶藏。

大暑炎熇,三黃白虎不足以為暴,何獨於芩而斯懼哉?至蔓草中,又有天花粉,恬姜根者,秦之弘農所出也。甘微苦酸微寒,清潤降下之品,金玉君子之質。除消渴、清暑熱、通小腸、級癰腫、瘡渝、排膿止痛、消瘀生肌,其為肺與陽明藥也。最亢虛熟人,仲景用其實以洽胸瘟痛,引心背效唾喘息及結胸滿痛。乃取其甘寒,不犯胃氣,能清上簇之火,愧痰行氣隊而治矣。若梔璽餃之治乳癱,其根下扎汁拔箭鏃及針人肉,退痘後圓瘴。其以純粹之質而能定會獰乖反之疾,其功可以想兌矣。效其使杓杞子怒乾姜,畏牛膝,反烏頭,亦物圓群分云爾。

白話文:

大暑天熱,三黃白虎湯不夠力,為什麼單獨對黃芩如此忌憚呢?在蔓草類藥物中,還有天花粉,也就是恬姜根,產自秦國弘農地區。它味甘微苦酸,性微寒,清潤降下,藥性平和,如同金玉般珍貴。能除消渴、清暑熱、通小腸、治癰腫、瘡瘍、排膿止痛、消瘀生肌,是治療肺與陽明經病的良藥。尤其適合虛弱的人,張仲景用它治療胸瘟痛、心背效唾喘息以及結胸滿痛。原因是它甘寒,不傷胃氣,能清熱降火,化痰行氣,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就像梔子治乳癱,它的根可以用來拔箭鏃、針刺入肉,也能治退痘後圓瘴。由於它藥性純粹,能治療各種頑固疾病,功效可想而知。它與枸杞子、乾薑相合,忌牛膝,反烏頭,這就是藥物相生相剋的道理。

萍如子曰:黃莘花粉農經中品,日用桓儒之藥,以治州時常有之疾不可一日廢也。乃世人好奇異,矜詭秘,競寧玉扎丹砂之貴重,侈談空青、狗實之無幾,例異舍菽粱水火而仙來養生具哉。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無虛虛,無實實,持有餘痂不足。是在人為之,而有至理存焉。察理真則施用當可免偏勝之患,譴可因施之不常而棄物之性。不亦寬乎?然盡信菩剛不如無書,亦不可不察。若李之才雲山茱萸,愧骨偽黃萼之使,得五昧子,牡蠣令人有子之說,則吾未之深信。黃芩苦燥而寒,其於濕熱、瘡、痰、瘧、痢、血熱等症,實能勘亂定禍因便乘勢以成功。管夷吾之流,而亦得桓公任之當而能盡其才也。天花粉甘寒而潤,大宜虛熱人。其能出箭族,退目殆平仲在莊公之世而處崔杼之亂也。吾故彷龍門管晏傳而為芩粉傳詩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芩。又云:果嬴之實,亦施於宇。觀二詩,可以窺二物尚矣。

白話文:

萍如子曰:

黃芩花粉,《農經》中上品,日常使用,是治癒人們常見疾病的藥物,不可一日或缺。然而世人總是追求稀奇古怪,以珍貴的玉、珍珠、丹砂為傲,熱衷於談論空青、狗實的功效,卻忽視了平常的菽、粱、水、火,想要依靠仙藥來養生。

殊不知,天地滋養人,以五氣、五味相生。人體本身沒有絕對的虛或實,只有過剩或不足。關鍵在於人為,其中蘊藏著至理。若能明察此理,運用藥物便能避免偏勝之患,譴責那些因用藥不當而棄置藥物的人,不也是寬容嗎?

然則,過於相信古人言論,不如不看書,也絕不可不加思索。例如李之才所言「山茱萸可以補腎,黃萼能治骨病,五昧子能助孕,牡蠣能令人有子」,這些說法,我並不深信。

黃芩味苦性寒而燥,對於濕熱、瘡瘍、痰飲、瘧疾、痢疾、血熱等症,都能化解亂象,平定禍根,順勢而為,成就治癒。就像管夷吾一樣,憑藉才能得到桓公信任,並能發揮所長。

天花粉味甘性寒而潤,最適合虛熱之人。它能夠消除箭毒,退除目翳,就像平仲生活在莊公時代,卻能平息崔杼之亂一樣。

因此,我效仿龍門、管、晏等人的傳記,寫下了黃芩粉的詩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又云:

果嬴之實,亦施於宇。

觀這兩首詩,就能窺見黃芩粉和天花粉的妙用。

馬齒莧記 馬齒莧者,以葉似馬齒而得名。葉青,莖赤,花黃根白,子黑色貝五行,又名五行菜。鮮者烈日爆之不易乾,其汁流凝成水銀,得汞之不死,故又名長命草。性寒滑而味微酸,其功用則入厥陰血分,散血消腫,兼潤腸臟而去留滯者也。且可預讓瘟疫,於六月六日採存至次年元旦。論熟鹽醋攔食之俗,亦有安樂菜之名。唐武相國元衡患脛瘡焮癢痛楚三年不愈,廳吏白以鮮者搗敷之,數易而愈。海上方用乾者一筋,鮮二筋,同五加皮八兩、蒼朮四兩,煎湯澡浴,一切風濕氣、楊梅毒,及婦人月家病以致筋骨疼痛者,亦取其滑可去檣而宣通血脈也。其殺寸白蟲,敷拔疔根,滴聊耳,療甲疽,滅瘢痕,點目眯,目翳,理痔漏,帶下,又其餘事耳。此物本菜類而食者少,備藥料而肆不收,隨在俱產而摘探,易可應急需而不難勝人,多忽而不用,余甚惜之,因述其功能而特為之記,以告諸同志。

白話文:

馬齒莧記

馬齒莧,因其葉片形似馬齒而得名。葉片青綠,莖赤紅色,花朵黃白色,種子呈黑色,形似貝殼,故又名五行菜。鮮馬齒莧在烈日下曝曬不易乾涸,其汁液流出凝結成膠狀,如同水銀般,不易腐敗,因此也稱長命草。

馬齒莧性寒滑,味道微酸,其功效主要作用於厥陰血分,具有散血消腫、潤腸通便、去除滯留物的作用。此外,馬齒莧還具有預防瘟疫的作用,宜於六月六日採摘保存,至次年元旦使用。民間也有以熟鹽醋醃製馬齒莧食用,稱為安樂菜。

唐代武相國元衡患脛瘡,瘙癢疼痛三年不愈,廳吏建議用鮮馬齒莧搗敷患處,數次敷藥後便痊癒。

沿海地區則以乾馬齒莧一斤,鮮馬齒莧二斤,搭配五加皮八兩、蒼朮四兩,煎湯沐浴,可治療一切風濕氣、楊梅毒,以及婦人月經不調導致筋骨疼痛等病症。其滑利之性可去瘀血,促進血液循環。

此外,馬齒莧還可殺死寸白蟲,敷貼拔除疔瘡根部,滴入耳中治療耳疾,敷貼治療甲疽,消除瘢痕,點入眼目治療目翳,治療痔漏、帶下等疾病,用途廣泛。

馬齒莧本是菜類,但食用者甚少;也作為藥材,但藥店卻不收購。它生長廣泛,隨處可見,易於採摘,可應急使用,卻不被重視,實在可惜。因此,我將其功效記錄下來,告知同道之人,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味藥材。

蕪菁說 蕪菁者,一名九英菘,即蔓菁也。南北隨地可時,而北方為多。毛詩為之封,其性易生而滋長,故武侯行軍教士卒種之以備肌。蜀人呼為諸葛榮,馬般攜入南中,猺狫今猶呼為馬面,蒙古則稱為沙吉木兒。其葉似芥,闊大而厚,莖短而粗。夏初起臺,開黃花,四比結角,子似芥子,面色紫,亦勻圓。根如濰葡青白而圓長,六月種者,根大而葉蠹,八月種者,葉美而根小,惟七月初種,則根葉俱佳。

東師人家以瓶齲藏,名閉惟菜差似撇蘭耳。其性苦平,利氣消食,治嗽通淋,殆清熱祛滯之品。其子大能明目而榨油,然燈又損目。此物理之變幻也。李時珍稱其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解蜘蛛毒。其根解酒,止吸,拔疔根,消陰腫。作斗亦日用恆需之藥,非特僅於療飢而已。且於立春後庚子日,搗根汁,閤家以次溫飲之,可闢時疾。其有稗於世非淺渺,用為之說以揚真功用。附治青盲方但瞳子不壞者十可療九。用蔓菁子六升,蒸之氣遍合甑,掇下以釜中熱湯淋之。乃曝乾,如是三蒸三淋三曬,杵為末,食後清酒服方寸七。又方,常服能洞視臟腑,蔓菁子三升,苦酒三升(苦酒醋也),煮熟曬乾為末,以井華水服方寸七,日三服,盡一斗,夜視有光云。

煮蔓精菜作食,先用水蝶熟洲出,另用冷水浸一宿,去水加油鹽炒食之,否則味苦不堪食。

白話文:

蕪菁

蕪菁,又名九英菘,也就是蔓菁。南北各地都能種植,但北方較多。毛詩中曾提及它,其性容易生長且滋長迅速,所以諸葛亮行軍時教士兵種植它來補充糧食。蜀人稱它為諸葛榮,馬超將它帶入南中,當地人至今仍稱它為馬面,蒙古人則稱它為沙吉木兒。

它的葉子像芥菜葉,寬大而厚,莖短而粗。夏初時會抽出花莖,開黃色花朵,花朵凋謝後會結出果實,果實形狀像芥子,顏色呈紫色,並且圓潤均勻。根部呈青白色,形狀像濰葡,圓而長。六月種植的蕪菁,根部較大,葉子較薄;八月種植的蕪菁,葉子較美,根部較小;只有七月初種植的蕪菁,根部和葉子才會俱佳。

民間常將蕪菁埋藏在瓶子裡,稱為「閉惟菜」,與撇蘭有些相似。其性味苦平,具有利氣消食、治咳嗽、通淋等功效,可清熱祛滯。蕪菁子可以明目,但榨出的油用來點燈反而會損傷眼睛,這真是物理的變化無常啊!李時珍稱蕪菁可升可降,能發汗、能吐,還能解蜘蛛毒。其根部可以解酒、止咳、拔疔根、消陰腫。它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的藥材,不僅僅是用來充飢而已。而且在立春後的庚子日,將蕪菁根部搗碎取汁,全家依次溫熱飲用,可以預防時疫。其對世人的益處不可小覷,特此說明它的真實功用。

附錄一個治療青盲的方子,適用於瞳孔沒有損傷的患者,十人中可治癒九人。取蔓菁子六升,蒸煮使其蒸汽充滿蒸籠,取出後用熱水淋洗。然後曬乾,如此反覆蒸煮、淋洗、曬乾三次,搗碎成粉末,飯後用清酒服用,每次服用七分。

另一個方子是,常服用可以洞察臟腑。取蔓菁子三升,苦酒(即苦酒醋)三升,煮熟後曬乾,研成粉末,用井華水服用,每次服用七分,每日三次,服用完一斗,夜裡便能看見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