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醫徑》~ 凡例
凡例
1. 凡例
一治病之要。不過切脈辨證處治三者而已。三者之中。又以切脈為先。苟切脈有差。則臨證施治。未免有實實虛虛之患。但脈有七表八里九道。形狀頗多。形同實異。未易盡之。令將各臟脈證。姑舉其要。括而為圖。雖不能強邃奧妙。以盡古人之本指。初學據此而行。由是而馴至乎古聖人之全書可也。
一脈名二十有四。非深於其道。及有所授受者。未易識也。先賢謂脈道雖多。而浮沉遲數四目。足以該之。然遲數之中。又有虛實冷熱之分。今以遲數屬浮沉。以虛實冷熱屬遲數。曰滑。曰實。曰緊。曰弦。曰洪。曰長。曰促。曰牢。曰動。實熱之候也。曰芤。曰微。曰緩。
曰澀。曰伏。曰濡。曰弱。曰短。曰虛。曰結。曰代。曰細。虛冷之候也。今括為圖說。各具其證與處藥治病之方於下。
一以五臟及命門。分為六圖。各以腑附之。俱分浮中沉三候。浮沉之中。又分遲數平。遲數之中。又分虛實冷熱。至於中與平。則隨其高下而准。准於肌肉之上。為浮為表。肌肉之下。為沉為里。肌肉之間。為半表半裡。是之謂中。各以類相從。徐者為遲。疾者為數。無力者為虛。
有力者為實。遲為陰。陰冷也。鬱則生熱。數為陽。陽熱也。鬱則生寒。初學據此。以求其病。亦庶幾矣。一古人方。固有為一病而設者。亦有數處用者。如四君子湯。可以補氣。可以調氣。又可以降氣。凡涉於氣證者。皆可用之四物湯。可以補血可以調血。又可以止血。凡涉於血證者。
皆可用之前輩云。肝腎同歸於一治。愚謂心肺亦當同歸於一治。有如八味丸之類。既可以補腎。又可以補肝。金花丸之類。既可以治心。亦可以治肺。腎也。肝也。心也。肺也。既可以通治。而脾也。獨不可以通治乎。脾居中州。貫乎四臟。故善治四臟者。未有不治乎脾。此承氣湯之類。
又能治四臟之邪者。為是故也。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無不如是。故此一書。皆摘人所常用之方。互可相通者。填注於各證之下。編成序次。使人易於披閱。或病證時有出入。又當以意消息。互相假借而用可也。一如舊方分兩與今不同。謂一分者。即今之二錢半也。謂一字者。
即今之二分半也。謂一升者。即今之一茶盞也。又皆總開若干。倉卒用藥。未免有布算之勞。今於各方之下。悉准今之權量。作一劑折算。
一人有大小老少。病有新久淺深。故醫者因之而酌為衡量。是以舊方湯液劑量。有用二三錢者。有用四五錢者。有用七八錢者至一兩者。用藥概用大劑。病者請藥。輒喜大劑。殊失古人之意。按局方中劫藥至多而劑量至少。如嘉禾散。隔氣散。以二錢為劑。五香散。秘傳降氣湯。
以三錢為劑。他方中多不過四錢五錢而止。又按東垣脾胃論。於除風濕羌活湯。每服稱三錢。升陽散火湯。每服稱半兩。古人制方。或增損。或應病。率以輕劑為則。治之不愈。然後用重劑焉。於偏寒偏熱。峻下之方。既以中劑為率。又在用藥者臨時制宜以加減云。
一按仲景活人書。為醫方之祖。其用姜皆有分兩。及有不用姜者。今世藥劑。每服皆用姜三片。無服無者。故於用姜條下。必開其數。不開者不須用。於本方外加藥有合用姜者。又在臨時去取。一炮製藥料。自古各有法制。今不別立篇目。就於各方當制之藥下細注。臨用之際。必須依法制度。不可厭煩而輕率忽略以誤人也。
一云用水一盞。即今之茶盞也。約計半斤許。凡用水仿此為準。
一布列五臟命門六圖並系方之外。又立各證。散購諸家秘藏妙方。皆愚嘗試應效。備錄於後。欲使學者執衡之有權耳。諺云傳方優於施藥。同志君子。知忱之非沽名也歟。
一集是書外。又集脈法指明一帙。醫論集粹一帙。有志未梓。姑俟優暇云。
白話文:
[凡例]
-
治病的核心在於診脈、辨證和治療三步,其中診脈是最首要的。若診脈出錯,後續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實症更實,虛症更虛的問題。脈象種類繁多,不易完全掌握,現將各臟腑的脈象特徵,簡化成圖表,雖然無法涵蓋所有奧妙,但初學者可由此入手,逐步深入學習古人的智慧。
-
脈象有二十四種,非深入研究且有師傅指導,不易理解。前輩認為,脈象雖然繁多,但大致可歸納為浮、沉、遲、數四種。遲、數脈象中,還分虛實冷熱。我們將遲數脈象歸屬於浮沉,將虛實冷熱歸屬於遲數。實熱脈象有滑、實、緊、弦、洪、長、促、牢、動等;虛冷脈象有芤、微、緩、澀、伏、濡、弱、短、虛、結、代、細等。這些都已整理成圖表,並附上證狀和治療方法。
-
將五臟和命門分成六個圖表,分別描述浮、中、沉三種脈象。浮、沉脈象又分遲、數和平脈。遲、數脈象再分虛實冷熱。中脈和平脈的判斷,依脈象位置決定。肌肉上為浮、表脈,肌肉下為沉、裏脈,肌肉間為半表半里脈,即中脈。各脈象依特性分類,慢為遲脈,快為數脈,無力為虛脈,有力為實脈。遲脈屬陰,陰脈主冷,鬱結則生熱;數脈屬陽,陽脈主熱,鬱結則生寒。初學者以此為基礎,尋找病因,便能掌握要領。
-
古方雖針對特定疾病,但也有適用多種疾病的方子。如四君子湯,可用於補氣、調氣、降氣,涉及氣的疾病都能使用;四物湯,可用於補血、調血、止血,涉及血的疾病都能使用。前輩認為肝腎可同治,我認為心肺也可同治。例如八味丸,既能補腎也能補肝;金花丸,既能治心也能治肺。腎、肝、心、肺都能通治,脾臟難道不能嗎?脾居中州,貫穿四臟,擅長治四臟的人,也必然能治脾。因此,承氣湯這類方子,也能治四臟之邪。引申而言,各類疾病都能如此對應,本書摘錄常用方子,彼此相通,方便讀者查閱。但疾病會有變動,需靈活應用。
-
古方的分量和現代不同,一分即現在的二錢半,一字即現在的二分半,一升即現在的一茶盞。古方多開若干分量,急用藥時不免要計算,現將各處方換算成現代的標準單位。
-
人有大小老少,病有新舊深淺,醫生需根據情況調整藥量。古方湯劑用量不一,從二三錢到一兩都有,但多以小劑量為原則,若效果不佳再加大劑量。對於偏寒、偏熱或劇烈下瀉的藥方,以中等劑量為準,實際應用時,醫生需根據病情加減。
-
根據張仲景的《活人書》,用薑時皆有分量規定,有些方子不用薑。現今方子,每次服藥都用三片薑,本書在需要薑的地方會標明數量,未標明則不必使用。若方子外加用薑,需臨時決定。
-
炮製藥材,自古以來都有規定,本書未另立章節,僅在各處方需要炮製的藥材下詳細說明,使用時務必遵照規定,不得因為麻煩而草率,以免誤人。
-
說明中的「一盞水」即現在的茶盞,約半斤左右,用水量以此為準。
-
除了五臟和命門的六個圖表,還收集了各家的祕方,經過我親自驗證有效,錄於後面,讓學者有權衡的依據。有句俗語說:「傳方優於施藥」,有志之士應明白我的用心,並非為了沽名釣譽。
-
本書外,還收集了脈法指明和醫論集粹,尚未出版,待有空閒時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