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醫徑》~ 卷上 (3)
卷上 (3)
1. 痓病
(陰痓附條下)
痓病。屬太陽經。先曾中風。又感寒濕二氣而然。大發濕家汗。亦致此焉。發熱惡寒與傷寒似。但項背反強硬。口噤如癇狀。此為異耳。身熱足寒。項頸強急。惡寒面赤。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強者。屬太陽。頭低。視下。手足牽引。肘膝相構。屬陽明。一目或左右視不正。
並一手一足搐搦者。屬少陽。無汗剛痓也。大黃加獨活防風湯。有汗柔痓也。桂枝加川芎防風湯。太陽兼陽明。防風當歸散。所謂汗之。止之和之。各隨其強。此之謂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痓病」,在現代醫學中常被歸類於太陽經絡的問題。這種病通常發生在先前已有風邪侵襲,之後又被寒濕兩種氣候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如果濕氣過重,大量出汗也可能導致這種病。其症狀乍看之下與感冒相似,都是發燒畏寒,但主要區別在於患者會出現頸部和背部僵硬,嘴巴緊閉,類似癲癇的症狀。此外,身體發熱,腳卻冰冷,脖子僵硬,畏寒臉紅,眼睛發紅,頭晃動,嘴緊閉,背脊僵硬等都屬於太陽經的表現。如果頭垂下,眼睛下視,手腳抽搐,肘部和膝蓋相互碰撞,則是陽明經的徵兆。若是一隻眼睛或左右視線不正常,或者單一的手腳抽搐,這就屬於少陽經的範疇了。
如果患者不出汗,且病情堅韌,稱之為「剛痓」,治療上可用大黃加獨活防風湯。反之,若患者有出汗,且病情較為柔和,稱之為「柔痓」,治療上則用桂枝加川芎防風湯。若是太陽經和陽明經同時受到影響,可使用防風當歸散。這就是所謂的出汗、止汗和調和的治療原則,應根據病情的強弱來選擇合適的療法。
2. 傷寒治法
太陽標病。身熱。惡寒。頭痛腰背強。無汗。脈來浮緊。麻黃湯主之。
太陽經病。與陽明標病。鼻乾惡熱不惡寒。脈浮而長。葛根湯主之。
太陽經病。身熱。頭痛。項脊強。惡寒。煩躁飲水。脈浮緊。大青龍湯主之。
太陽經病。身熱頭痛。項背腰脊強。惡風。心下有水氣而嘔噦。脈來浮緊。小青龍湯主之。
以上四條皆表證發汗藥也
傷寒五六日。胸脅滿痛。喜嘔。往來寒熱。脈弦而數。少陽經病也。小柴胡湯主之。
傷寒至十餘日不解。胸脅滿痛而嘔。少陽經病也。日晡潮熱。大便結而燥。
脈數而頗沉。大柴胡湯主之。
目疼。鼻乾。發熱而不惡寒。大渴而大便未結。脈浮而長。白虎湯主之。
若脈來長而帶浮。背微惡寒。無他表證而渴者。陽明經病也。白虎湯加人參主之。
傷寒頭痛。項背腰脊強。惡寒。渴而飲水。小便不利。脈來浮緊。太陽本病也。
五苓散主之
以上五條和解藥也
身熱。鼻乾。身重。氣短。腹滿。潮熱。不惡寒。譫言。譫語。心下痞。胸滿。大便難。口渴。心煩。自汗。小便赤澀。脈沉而疾滑實長大。大承氣湯主之。
身熱。鼻乾。內熱。胃中燥。大便不通。小便赤澀。譫語。心下痞而實。腹中無轉矢氣。脈沉疾而有力。小承氣湯主之譫語。身熱。小便赤澀。渴而內熱。大便難而不滿。腹中有轉矢氣。脈沉而疾滑實大。調胃承氣湯主之。
以上三條入里下藥也前此傳陽經之邪。用藥法也。失治則傳入陰經。又具三陰經治例於後。
腹滿實痛。嗌乾。手足溫。脈沉細實有力。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口燥。舌乾而渴。足脛冷。脈沉疾有力。大承氣湯主之。
煩滿而囊縮脈沉疾而有力。大承氣湯主之。
以上三條。三陰經下藥也。
心下結硬而痛。兼項背強。如柔痓狀。自汗直視。脈沉實而疾。大陷胸湯主之。
心下結硬而痛。兼懊憹不寧者。
心下結硬而痛。直至小腹。兼舌燥而渴。潮熱而煩者。
心下結硬而痛。兼頭汗自出。頭以下無之。小便不利。或發黃者。
心下結硬而痛。兼連胸脅滿痛。但微汗出而無大熱者。
心下結硬而痛兼喘者。
以上六證。俱大陷胸湯主之。若非脈沉實而疾。與大便閉結。用不可行也
心下結硬。按之而痛。兼有熱者。小陷胸湯主之。
心下結痛。無熱證而脈弱者。此寒實結胸也。枳實理中丸。主之若脈沉實者。三物白散主之。
以上八條。治結胸之藥也。
心下滿而不痛。半夏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按之濡。關上脈浮而疾。兼熱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兼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硬。胃中不和。兼乾嘔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
心下痞硬。兼乾嘔心煩不得安者。甘草瀉心湯主之。
以上五條治痞之藥也
小便利而赤。大便下如豚肝黑色。即褐色也。其人如狂狀。桃仁承氣湯主之。
小便赤而利。其人慾狂。大腹滿痛。抵當湯主之。
身黃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狀。
身熱而煩喜忘。大便黑色。
有熱小腹滿。小便大便自利。四證俱抵當湯主之。
血結胸中心下。手不可近。為中部蓄血。及無寒熱胸滿。飲水不欲咽。喜忘昏迷如狂二證。俱桃仁承氣湯主之。以上蓄血下藥也。必脈沉疾。方可投之。
胸中痛。手不可近。實者犀角地黃湯主之。若虛不能飲食。黃芩芍藥湯加生薑黃耆主之。以上必脈虛洪細數。方可投之。
以上七條治蓄血之藥也
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飲。大茵陳湯主之。
小便不利。發熱而渴。茵陳調五苓散主之。
小便自利。四肢沉重。渴欲引飲。梔子柏皮湯主之。
寒熱往來。一身盡黃。小柴胡加梔子湯主之。
少陽太陽陽明三經合病。身熱不去。小便自利而煩。麻黃黃連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將欲發黃。急用瓜蒂散搐入鼻中。出黃水可也。
以上六條。治黃之藥也。
傷冷中寒。脈弱氣虛。變而為陰黃者。理中湯加茵陳蒿主之。
小便不利。煩躁而渴。茵陳蒿湯加茯苓豬苓滑石當歸官桂主之。
煩躁喘嘔不渴。茵陳蒿湯加陳皮半夏白朮生薑茯苓主之。
四肢遍身疼者。茵陳蒿湯加附子甘草主之。
肢體逆冷。腰上自汗。茵陳蒿湯加附子甘草乾姜主之。
身冷汗不止者。茵陳蒿湯加附子乾薑主之。
服前藥未已。脈尚伏者。茵陳蒿湯加吳茱萸附子乾薑木通當歸主之。
以上七條。治陰症發黃之藥也。若脈微氣弱。俱依仲景三經藥方。加一味茵陳蒿。尤為穩當。
肌中斑爛。多咳而心煩。但嘔清汁。脈浮洪。葛根橘皮湯主之。
面上斑爛多。陽毒已成。腰背痛。煩悶不安。狂言見鬼。下利咽喉痛。下膿血。
脈浮大數陽毒升麻湯主之
身上斑爛多。熱甚煩躁。譫語喉痹腫痛。陽毒玄參升麻湯主之。
少陽陽明合病發斑。渾身壯熱。百節疼痛。升麻梔子湯主之。
通治斑症。消毒犀角飲子主之。或麻黃葛根湯至穩。
陰證有斑。陰毒升麻鱉甲湯主之。大建中湯尤妙。
以上六條。治斑之藥也。
項背反張。口噤發熱無汗。反惡寒。脈浮緊者。各剛痓。麻黃如獨活防風湯主之。
項背反張。口噤發熱。自汗不惡寒。脈浮緩者。名柔痓。桂枝加川芎防風湯主之。
汗下後不解。乍靜乍躁。目直視。口噤。往來寒熱。脈浮弦。少陽經病。小柴胡加防風湯主之。
發熱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脈浮長。太陽兼陽明病。防風兼當歸散主之。
項背反張。脈沉而細。口噤。太陰痓也。心腹痛。桂枝加芍藥防風防己湯主之。
陰痓脈微弱。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頭脹目搖口噤。附子散主之。
陰痓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出不止。脈來微細。桂心白朮湯主之。
陰痓閉目。手足厥逆。筋脈拘急。汗出不止。脈來微弱。附子防風湯主之。
陰痓一二日。面腫手足厥冷。筋脈拘急。汗不出。陰氣內傷。脈來微弱。八物白朮散主之。
小續命湯。共治痓病之要藥也。須看虛實經絡加減用之。
以上九條。治痓之藥也。
虛邪傳於胸中。結痛懊憹不得眠。梔子豉湯主之。
身熱邪氣內傳。心中煩而不眠。梔子乾薑湯主之。
以上二條。治懊憹之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