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醫徑》~ 卷下 (35)
卷下 (35)
1. 腹痛方法(准大人治)
理脾消食散(治小兒腹痛。多是飲食所傷。此方主之。)
白朮(一錢五分),陳皮,青皮(各七分),山楂肉,神麯(炒),麥芽(炒),砂仁(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七分。清米飲湯調服。痛甚者磨木香入服。若有寒。加藿香吳茱萸各五分。有熱加酒炒黃芩七分。
白話文:
【腹痛治療方式(適合成人使用)】
這是一帖用來調理脾胃、幫助消化的食物療方,主要用於治療小孩腹痛,多因飲食過量或不當導致。以下為該處方的成分:
- 白朮:1錢5分
- 陳皮:7分
- 青皮:7分
- 山楂肉:1錢
- 神麯(炒過):1錢
- 麥芽(炒過):1錢
- 砂仁(炒過):1錢
- 甘草(炙過):5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取1錢7分,用清米飲湯調和後服用。若疼痛嚴重,可加入磨碎的木香一同服用。如感到寒冷,可添加藿香及吳茱萸各5分。若腹中有熱,則可加入酒炒黃芩7分。
2. 蟲動方法
使君子丸(治小兒臟腑虛滑。及疳瘦下痢。腹脅脹滿。不思乳食。若常服安蟲補胃。消疳肥肌。)
使君子(去殼一兩。麵裹煨熟。去面。細切焙乾。),厚朴(去粗皮薑汁炙),訶子(半生半煨去核用),青黛(如兼驚帶熱渴。即入之。如臟腑不調不用。),甘草(炙各半兩),陳皮(去白二錢五分),
上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米飲湯化下。或乳汁化下。不拘時服。
靈礬散(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者。)
五靈脂(酒研飛去沙淨為末二錢),枯白礬(五分),
上共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吐蟲出愈。
白話文:
【蟲動處理方式】
使君子丸:適用於兒童腸胃虛弱、消化不良。以及營養不良導致的消瘦、下痢。腹部脹滿、對母乳或食物缺乏胃口。若長期服用,能安撫腸胃中的寄生蟲,補充胃氣,消除營養不良,增強體質,使肌肉更結實。
藥材組成如下:
- 使君子(去殼後約一兩,用麵粉包裹後烘烤至熟,去掉麵粉,細切後再烘乾)
- 厚朴(去掉粗皮,用薑汁炒製)
- 訥子(一半生用,另一半烘烤後去核使用)
- 青黛(若孩子同時有驚嚇、發燒、口渴等症狀,可加入此藥材;但若腸胃功能不調,則不建議使用)
- 甘草(炒製,用量各半兩)
- 陳皮(去掉白色部分,用量二錢五分)
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煉製蜂蜜攪拌成丸,大小類似芡實。每次服用一丸,可用米湯溶解後服用,或者用母乳溶解後服用,不限時間。
靈礬散:適用於兒童因寄生蟲咬噬引起的心痛到極點的情況。
藥材組成如下:
- 五靈脂(用酒研磨後過濾去沙,淨量二錢)
- 枯白礬(用量五分)
以上藥材共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之時服用,不限時間,服用後會將體內的寄生蟲排出,病情即可好轉。
3. 感冒方法
秘傳百解散(治小兒感冒風寒。身熱咳嗽。欲出癮疹。並痘後欲出麻疹。俱宜服之。)
人參(七錢),甘草(炙三錢五分),白朮,白茯苓(各六錢),黃耆(炒),陳皮(去白),糯米(炒各五錢),升麻(炒二錢),川芎,白芷(各三錢),天麻(二錢五分),姜蠶(炒一錢五分),南星(薑製五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分。傷風用生薑湯。或蔥湯。欲出麻疹。用生薑湯。熱甚用薄荷湯調服下。
加味二陳湯(治小兒感冒發熱。鼻流清涕。或咳嗽痰吐。沉重者宜服之。)
陳皮(去白),半夏(湯泡),桔梗(米泔水浸),川芎(各五分),白朮(一錢),黃芩(酒炒),薄荷(各三分),防風,甘草(炙各四分),白茯苓(去皮),桑白皮(蜜炙各七分),
上細切。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八分。去滓服。
惺惺散。用四君子湯加天花粉。川芎。桔梗。細辛。(少許)薄荷。煎服。
參蘇飲(治同前證。見大人感冒類。)
藿香正氣散(治小兒身熱咳嗽。吐瀉等證。疑似出痘疹。見大人感冒類。)
白話文:
[感冒處理方式]
有個名為「祕傳百解散」的古方,適用於兒童因風寒引起的感冒、身體發熱、咳嗽,或是即將出現的癰疹,以及痘疹後想要預防麻疹的情況,都適合服用此藥方。
藥方成分包括:人參7錢、炙甘草3錢5分、白朮、白茯苓各6錢、炒黃耆、去白陳皮、炒糯米各5錢、炒升麻2錢、川芎、白芷各3錢、天麻2錢5分、炒姜蠶1錢5分、薑製南星5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末,每次服用約3分。若因風邪侵襲,可用生薑湯或蔥湯送服;若是想要幫助麻疹透發,則用生薑湯;若體內熱氣較重,則用薄荷湯調服。
另外,「加味二陳湯」也適用於兒童感冒發熱、鼻流清涕,或咳嗽有痰的情況,尤其適合症狀較嚴重時服用。
藥方成分包括:去白陳皮、湯泡半夏、米泔水浸桔梗、川芎各5分、白朮1錢、酒炒黃芩、薄荷各3分、防風、炙甘草各4分、去皮白茯苓、蜜炙桑白皮各7分。
將以上藥材細切,加水1.5盞,加入3片生薑,煮至剩8分水量,濾掉藥渣後服用。
另一種叫做「惺惺散」的方子,是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再添加天花粉、川芎、桔梗、少量的細辛及薄荷,一同煎煮後服用。
「參蘇飲」和「加味二陳湯」治療效果相同,可參考成人感冒的相關療法。
「藿香正氣散」適用於兒童身體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等症狀,對於疑似出現痘疹的情況也有一定的效果,可參考成人感冒的相關療法。
4. 痰證方法
加味白丸子(治小兒風痰壅盛。)
南星(半兩細切以白礬湯泡日乾或生薑汁製),白附子(二兩薑製),半夏(湯泡半兩生薑汁製),
上為細末。麵糊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姜蜜薄荷湯任化服。
白話文:
【痰證治療方式】
調配加味白丸子,用於治療孩童因風邪引起的痰多症狀。
藥材如下:南星(取半兩,細切後,以白礬水浸泡,曬乾,或者用生薑汁炮製)、白附子(二兩,用薑汁炮製)、半夏(半兩,先用水泡過,再用生薑汁炮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麵糊製成丸狀,大小如芡實。每次服用一丸,可選擇用薑、蜂蜜及薄荷湯來輔助吞服。
5. 重舌木舌方法
小兒重舌木舌。乃舌下生舌也。切不可以刀剪傷之。後致言語混沌。為沒齒之疾。
秘傳寧口散(治小兒重舌馬牙。口舌生瘡。咽喉不利。方見大人齒病類。)
一方用蒲黃竹瀝調勻。敷舌下神效。甚者以三稜針於舌。
白話文:
[治療重舌木舌的方法]
小孩出現重舌或木舌的情況,這是舌下長出額外的組織。絕對不能用刀或剪刀去割它,以免後續導致語言不清,成為終身的疾病。
有一個祕密傳授的寧口散(用來治療小孩的重舌、馬牙、口腔潰瘍、咽喉不適。此藥方可在成人牙齒疾病的分類中找到。)
一個方法是使用蒲黃和竹瀝調勻,然後塗抹在舌下,效果神奇。對於嚴重的狀況,可用三稜針在舌頭上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