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崖醫徑》~ 卷上 (4)
卷上 (4)
1. 傷寒壞病變證
太陽標病中風。身熱頭痛。項強惡風。誤下之。前證仍在。加以自汗而喘。胃氣不和。脈浮而弱。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主之。
太陽標本病。頭痛項強。自汗惡風。身寒。脈浮而微。誤汗之。遂漏不止。小便。
難而清。四肢拘急。難以屈伸。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太陽標本病。頭痛自汗惡風。誤下之。胸滿脈促。前證仍在。桂枝加芍藥主之。若脈微而遲。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
傷風誤汗之。脈浮而緩。反浮而洪。自汗。用桂枝不能止。形似瘧。一日再發。
桂枝二麻黃一湯主之。
太陽病。身熱頭痛。脈浮而緊無汗。醫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傷寒已經發汗。表證未除。協熱而利。其脈尚浮。桂枝加人參湯主之。
太陽病。身熱惡風。項背強而脈浮。誤下之。腹滿痛而利。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腹滿而痛實。不自利。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太陽標病。頭項腰背疼。脈浮緊。已發其汗。多漏不止。加喘而無大熱者。不可用桂枝。宜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主之。
厥陰標病。傷寒陰結。不大便六七日。大下之。結已去。脈不浮。反沉而遲。手足厥冷。咽喉不利。吐膿血。利不止。為難治也。若溫之則咽喉痛。唯麻黃升麻湯主之。
太陽脈浮。自汗惡風。傷寒誤下之。利不止。脈浮大而長。葛根加黃芩黃連湯主之。
太陽病傷寒。已發其汗而少瘥。過經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潮熱。
大便結硬。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太陽經傷寒。誤下之。里未實。胸滿氣痞。小便清而不利。不當渴而湯。頭汗出。往來寒熱。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太陽病傷寒。發汗後表解。其人臍下悸。欲作奔豚也。當散之。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太陽經傷寒。吐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及脈沉緊。而誤汗之。
以動其經。身如振搖。桂枝茯苓白朮甘草湯主之。
太陽經病傷寒。傳裡未實。反吐下之而不解。熱結於內而微惡風。脈尚浮。
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表未解。當汗。誤下之。利不止心下痞。當以理中丸和之與理中丸益甚。邪在下焦也。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
傷寒頭痛。當以藥汗之。誤以火迫切而致亡陽。必驚狂起臥不安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傷寒自汗。當與桂枝湯。服藥後不解。胸中痞氣上衝不得息。寸脈浮。胸中有寒也。瓜蒂散主之。
傷寒發表攻裡。表證解。心下痞硬。噫氣未除。旋覆代赭湯主之。
陽明經病自汗。醫又攻之。小便當不利。今反自利。津液內竭。雖大便硬幹燥。宜蜜煎導之。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豬膚湯主之。
少陰病二三日。咽喉痛。甘草湯主之。不愈。桔梗湯主之。
少陰病咽中生瘡。言語聲不出者。苦參湯主之。
少陰病咽痛下利脈微。白通湯主之。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少陰病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或咳或嘔。真武湯主之。
少陰病。三四日以上。經病漸好。但心中煩不得臥者。黃連阿膠湯主之。
病人手足厥冷。心下滿而煩。寸脈作緊。瓜蒂散主之。
厥陰四肢逆冷。心下悸者。內傷冷水故也。茯苓甘草湯主之。
白話文:
[傷寒各種複雜病變]
當太陽經受到風邪影響時,會出現身體發熱、頭痛、頸部僵硬怕風等症狀。如果治療失當,使用了錯誤的下法,前述症狀依然存在,並且會出現自汗、呼吸困難的情況,這代表胃氣不調,脈搏呈現浮弱。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到風寒侵襲,會出現頭痛、頸部僵硬、自汗怕風、身體寒冷等症狀,脈象輕微浮動。如果治療失當,導致汗出不止,小便清而難排,四肢僵硬,活動受限。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附子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到風寒侵襲,出現頭痛、自汗怕風等症狀,如果治療失當,會出現胸部滿悶、脈搏加快,且原先的症狀依然存在。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如果脈搏微弱且遲緩,則應使用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來治療。
風邪入體治療失當,導致汗出不止,脈搏由緩慢轉為洪大,自汗不止,使用桂枝湯無法控制。症狀類似瘧疾,一天發作兩次。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會出現身體發熱、頭痛等症狀,脈象浮動且緊繃,無汗。如果治療失當,導致汗出過多,患者會雙手環抱胸口,感到心悸,想要按摩心臟位置。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甘草湯來治療。
傷寒已發汗,但表面病症仍未消除,伴隨熱毒而出現拉肚子,脈象仍然浮動。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人參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會出現身體發熱、怕風、頸部僵硬等症狀,脈象浮動。如果治療失當,會出現腹部滿悶疼痛、拉肚子。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芍藥湯來治療。
腹部滿悶疼痛且實,但並未拉肚子。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加大黃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會出現頭、頸、腰、背疼痛,脈象浮動緊繃。如果治療失當,導致汗出不止,同時伴有喘息,但沒有高熱,這種情況不宜使用桂枝湯,應使用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來治療。
厥陰經受風寒,導致陰寒結聚,六七天無法排便。如果治療失當,雖然便祕已解,但脈象不是浮動,反而變得沈重且遲緩,四肢冰冷,咽喉不適,嘔吐帶有膿血,拉肚子不止,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如果使用溫熱的藥物,會導致咽喉疼痛。這種情況只能使用麻黃升麻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脈象浮動,自汗怕風。如果治療失當,導致拉肚子不止,脈象浮大且長。這種情況應使用葛根加黃芩黃連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已發汗,病情稍微改善,但超過十三天仍未能痊癒,出現胸脅滿悶、噁心嘔吐、下午潮熱、大便結硬等症狀。這種情況應使用柴胡加芒硝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治療失當,導致腹內氣滯,小便清但排泄不順,口不渴卻想喝水,頭部出汗,時冷時熱。這種情況應使用柴胡桂枝幹薑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已發汗,表面病症已解,但患者感到肚臍下方悸動,有如水豚衝動。這種情況應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治療失當,導致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身會頭暈,脈象沉緊,如果治療失當,導致全身震顫。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茯苓白朮甘草湯來治療。
太陽經受風寒,治療失當,導致腹內熱結,但仍輕微怕風,脈象依然浮動。這種情況應使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
傷寒表面病症未解,應發汗治療,但治療失當,導致拉肚子不止,心下痞氣上衝,難以呼吸。這種情況應使用理中丸來調理,但如果使用理中丸後病情加重,代表邪氣在下焦,這種情況應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來治療。
傷寒頭痛,應使用藥物發汗治療,但治療失當,導致心悸狂躁,睡覺不安穩。這種情況應使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來治療。
傷寒自汗,應使用桂枝湯來治療。但如果服藥後病情未見改善,出現胸部痞氣上衝,呼吸困難,脈象浮動,代表胸中有寒。這種情況應使用瓜蒂散來治療。
傷寒治療失當,導致表面病症已解,但心下痞硬,嘔氣未除。這種情況應使用旋覆代赭湯來治療。
陽明經受風寒,導致自汗,如果治療失當,會導致小便不順。但現在反而出現小便頻繁,體內津液消耗過度,即使大便乾燥,也應使用蜜煎導法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出現下痢、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等症狀。這種情況應使用豬膚湯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兩三天,出現咽喉疼痛。這種情況應使用甘草湯來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應改用桔梗湯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咽喉部位生瘡,聲音嘶啞。這種情況應使用苦參湯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咽喉疼痛,下痢,脈象微弱。這種情況應使用白通湯來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佳,出現拉肚子不止,四肢冰冷,脈象消失,乾嘔等症狀。這種情況應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四到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順、四肢沉重,或咳嗽、噁心嘔吐等症狀。這種情況應使用真武湯來治療。
少陰經受風寒三到四天以上,表面病症逐漸好轉,但出現心中煩躁,無法入睡。這種情況應使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
患者手腳冰冷,心下滿悶煩躁,脈象緊縮。這種情況應使用瓜蒂散來治療。
厥陰經受風寒,導致四肢冰冷,心下悸動。這種情況是因為內傷冷水所致。這種情況應使用茯苓甘草湯來治療。
2. 傷風附
傷風面色光澤。發熱頭背腰脊疼。自汗惡風。脈浮緩。桂枝湯主之。非惡風不可用。設在兩疑之間。莫若用神術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因為受風邪而生病,會表現為面色仍然有光澤。會出現發燒,並感到頭部、背部以及腰脊疼痛。會自發性出汗,並且畏懼風吹,診脈時會發現脈象浮緩。這種情況下,應使用桂枝湯來治療。但如果病人並未出現畏風的症狀,就不適合使用桂枝湯。假使病情處於兩種情況之間,難以確定,那麼更建議使用神術湯來進行治療。
3. 辨傷寒潮熱形證死訣
合汗不汗。令病人九竅閉塞而熱悶亂者死。
合瀉不瀉。令病人腹脹滿。身虛腫者。死。
合灸不灸。令病人陰疝凝。待上衝者。死。
不汗強汗。令病人鼻塞吐血。心肝受損者。死。
不瀉強瀉。令病人腸滑者。死。
不灸強灸。令病人火氣入腸。五臟受邪者。死。
白話文:
[辨識傷寒間歇性發燒的病症與死亡徵兆]
應當出汗卻不出汗,導致病人九竅閉塞且感到熱悶混亂的,會致命。
應當泄瀉卻不泄瀉,導致病人腹部脹滿,身體虛弱浮腫的,會致命。
應當施灸卻不施灸,導致病人出現陰疝凝滯,等待向上衝迫的,會致命。
不該出汗時強製出汗,導致病人鼻塞、吐血,心肝受到損傷的,會致命。
不該泄瀉時強制泄瀉,導致病人腸胃功能紊亂的,會致命。
不該施灸時強制施灸,導致病人火氣進入腸道,五臟受到邪氣侵擾的,會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