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玠

《松崖醫徑》~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辨外證九候死訣

患人頭有汗。身體不涼。焦躁極者。死。

患人自覺骨髓熱。口出氣粗。膚虛腫者。死。

患人腸脹大嘔者。死。

患人汗出如油轉出不流口噤戰者死。

患人先手足焦。口唇裂。舌黑鼻塞者。死。

患人心下悶。上氣喘粗。胃氣逆者。死。

患人汗不出。鼻塞不通者。死。

白話文:

病人頭上出汗,身體不涼,焦躁不安的人,會死。

病人感覺骨髓發熱,呼吸粗重,皮膚浮腫的人,會死。

病人腸子脹大,嘔吐的人,會死。

病人汗像油一樣流出來,又流不出來,嘴巴緊閉,身體發抖的人,會死。

病人先出現手腳發熱,嘴唇乾裂,舌頭黑,鼻子堵塞的人,會死。

病人胸口悶,呼吸急促,胃氣上逆的人,會死。

病人不出汗,鼻子堵塞的人,會死。

2. 入患門察形證訣

凡人患入門到床前。病人自在冷笑者。死。

患人四肢沉重。昏咳噫慢者。死。

患人扶著。身重如石強叫者。死。

患人眼目盲。謂之神光脫者。死。

患人小腸榮衛不行胞絡者。死。

白話文:

當一個人患病時,如果他一進房間就走到牀邊躺下,並且自己還在冷嘲熱諷,那麼這個人會死亡。 如果一個病人的四肢感到沈重、頭暈咳嗽嘔吐緩慢,那這個病人也會死亡。 如果一個病人需要被人扶持,而且身體像被大石壓住一樣重,並發出尖叫聲,那麼這個病人也將死亡。 如果一個病人的視力變得模糊或失明,這種情況稱為「神光脫」,則該病人亦將死亡。 最後,如果一個病人的小腸功能受損,影響了其與其他器官之間的聯繫(即胞絡),那麼這個病人也可能會死亡。

3. 心圖病證

頭風熱,半身不遂,手足戰,風眩暈,肩胛風,拘攣頑麻疼,痛,癇證

冷氣痛,寒干胞絡痛,不耐風寒

五心煩熱,內熱

煎厥

氣短氣促

吐血,咳血,咯血,嗽血,衄血

諸痛

胃口痛,胸背脹痛,肩背項痛,痞滿

虛煩,不能勞役,心懸如飢,盜汗

兀兀欲吐,嘔噦

乾渴,瘡瘍,疥癬,丹瘭癮疹,口舌瘡

眼目

弩肉爛弦,翳膜,昏朦

悶亂

神不寧

伏梁

白話文:

  • 頭風熱:頭痛伴隨發熱。
  • 半身不遂:身體一半失去知覺或活動能力。
  • 手足戰:手腳顫抖。
  • 風眩暈:頭昏眼花,像是被風吹得頭暈。
  • 肩胛風:肩胛骨疼痛,感覺像是風吹到。
  • 拘攣頑麻疼:肌肉僵硬、抽筋、麻木、疼痛。
  • 癇證:抽搐、痙攣。

  • 冷氣痛:受寒引起的疼痛。
  • 寒干胞絡痛:寒邪侵襲經絡,導致疼痛。
  • 不耐風寒:容易受寒,怕風吹。

  • 五心煩熱:手心、腳心、胸口、頭頂、背部都感到發熱。
  • 內熱:體內有熱。

  • 煎厥:熱病引起的昏迷,像是被火烤一樣。

  • 氣短氣促:呼吸困難,感到喘不過氣。

  • 吐血:從嘴裡吐出鮮血。
  • 咳血:咳嗽時帶血。
  • 咯血:從喉嚨咳出鮮血。
  • 嗽血:咳嗽時吐血。
  • 衄血:鼻子出血。

諸痛

  • 胃口痛:胃部疼痛。
  • 胸背脹痛:胸部和背部脹痛。
  • 肩背項痛:肩膀、背部和脖子疼痛。
  • 痞滿:腹部脹滿。

  • 虛煩:心神不安,容易感到煩躁。
  • 不能勞役:體力虛弱,不能做勞動。
  • 心懸如飢:心神不寧,像餓了一樣。
  • 盜汗:睡覺時出汗。

  • 兀兀欲吐:噁心,想要嘔吐。
  • 嘔噦:乾嘔,吐不出東西。

  • 乾渴:口渴。
  • 瘡瘍:皮膚潰爛。
  • 疥癬:皮膚病,會引起瘙癢。
  • 丹瘭癮疹:皮膚病,會起紅色小疹子。
  • 口舌瘡:口腔潰瘍。

眼目

  • 弩肉爛弦:眼角肌肉萎縮,眼瞼下垂。
  • 翳膜:眼睛裡有膜遮蓋。
  • 昏朦:視力模糊不清。

悶亂

  • 神不寧:心神不安,坐立不安。

  • 伏梁:指食物積滯在胃腸。

4. 肝圖病證

牙關不利,半身不遂,癱瘓,中風,面熱頭大腮腫

冷淚,小腹冷痛,厥煎

通身骨痛

熱氣上攻頭目,發熱日間潮作

目暴發赤腫

筋脈緩弱,筋弛無力,四肢不收

痰氣壅塞,腹中漉漉有聲

腹脅虛脹,小腹脹滿

脅下有死血痛,左邊發熱死血停滯

諸痛

心下滿痛,脅痛應心背,疝氣,脅肋走痛

痃癖,癖積發熱

頭暈,夜夢鬼交

爛弦倒睫,常欲瞑目

腎圖病症

腰腿膝無力,遺精淋瀝白濁,陽事不舉,少精,眼黑昏暗

白話文:

風:牙齒和臉部肌肉活動困難,半身失去力量,全身或部分部位無法活動,中風症狀,臉部紅熱,頭痛,頰部腫脹。

寒:冷汗,小腹疼痛,厥逆病狀。

濕:全身骨頭疼痛。

熱:熱氣上沖頭腦和眼睛,白天發熱。

火:眼睛突然紅腫。

痿:筋肉軟弱無力,四肢不能控制。

痰:痰液堵塞呼吸道,腹部內有水聲。

氣:腹部脹滿,小腹也感到脹滿。

血:肝部有死血,疼痛,左側發熱,血液在某處積聚。

諸痛:心下部及背部疼痛,疝氣,肝部疼痛移動。

積:胃腸有積食,發熱。

虛:頭暈,晚上夢見與鬼交合。

目:眼睛充血,睫毛倒生,經常想閉眼。

腎圖病症:

虛:腰部、腿部、膝蓋力量不足,遺精,尿頻,性功能減退,精液量少,眼睛昏暗。

勞則小水赤,精滑不耐久,咯血困乏腳弱,手足酸盜汗

遺精白濁

小便如泔精出如膏,得熱則夢遺,精脫白濁

冷氣衝逆,小腸氣

脹滿

小腸脹滿,小腹痛滿,小腹滿,小腹堅硬

諸痛

骨節腰疼,背膊痠疼足麻,偏墜寒疝,小腹冷痛,耳重偏正

頭風,腰痛

癃閉,小水赤,尿血,小水頻

痃氣癥瘕,奔豚氣

耵耳,耳鳴

腎泄

白話文:

勞累時小便呈紅色,精液滑動且持續時間短,咳血、疲倦、腿軟,四肢痠痛、盜汗。

遺精且精液呈白色混濁。

小便像米泔,精液流出似油脂,遇熱易有夢中射精現象,精氣流失而呈白色混濁。

氣病,冷氣上沖,小腸有氣。

脹滿,小腸脹大,腹部疼痛,腹部飽滿,腹部堅硬。

各種疼痛,如骨骼和腰部疼痛,背部痠痛,腳部麻木,單邊下垂,寒疝,腹部冷痛,耳朵重感或偏側疼痛。

頭痛,腰痛。

淋病,小便頻繁,小便呈紅色,尿中帶血,小便頻尿。

積病,胃腸內有結塊,奔豚氣病。

耳病,耳垢堵塞,耳鳴。

腎病,排便失常。

5. 肺圖病證

垂肩風,頑麻

痰嗽,怯寒,牙冷痛,內熱外熱

發熱悶亂

煩躁,四肢熱,骨蒸,咽喉干,皮膚乾燥

大便不通,胸中熱壅

嘈雜吐水

胸中氣滯,氣逆,氣促,上焦脹,熱喘

自汗,氣短,瘦弱,寒熱交作,肺痿,津液不到咽

咳嗽

嗽,嗽膿血,喘嗽

嘔逆

嘔逆吞酸

喉腫痛

上脅積氣

丹疹,瘡癢,疥癬

白話文:

肩膀酸痛,手腳麻木;痰咳、怕冷、牙齒冷痛,體內外都感到熱;發熱頭昏腦脹;心煩意亂,四肢發熱,骨頭發熱,喉嚨乾,皮膚乾燥;大便不通,胸部悶熱;反覆作嘔,吐出清水;胸悶氣滯,呼吸困難,胸口發脹,喘不過氣;容易出汗,呼吸急促,身體消瘦,忽冷忽熱,肺部虛弱,口乾舌燥;咳嗽,咳出膿血,咳嗽喘息;嘔吐反胃,胃酸;喉嚨腫痛;胸側積氣;長疹子,皮膚癢,長癬。

6. 脾圖病證

吐瀉喘渴燥,熱煩

上飲下便,夜間發熱,黃疸,氣喘煩熱欲吐,大便不通熱壅,消中

臟腑不調,口失滋味,不能動作,不思飲食,精神短少,發熱好眠

脹滿

浮腫,氣不升降,腹脅脹痛,水腫皮黃,心腹脹滿

傷食

傷冷食,宿食不化

嘔吐

咳逆噦,吐逆

吐瀉

腹中不實常瀉,吐水,瀉下完穀,脾泄,反胃,暴泄,霍亂,乾霍亂

噤口痢,赤白痢,裡急後重

瘧,痎瘧

寒熱

肌熱怯寒,寒熱身體消瘦

當臍有積

諸痛

四肢痛,骨節煩疼,牙痛,腹痛膚泠

嘈雜噁心,寒痰停聚

口唇生瘡,牙齒宣露

白話文:

  • 暑氣盛時,容易出現吐瀉、喘不過氣、口渴、燥熱、煩躁等症狀。

  • 上半身有積熱,下半身則排泄不通暢;夜晚發熱、出現黃疸、氣喘、煩熱想吐、大便不通、腹部熱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口淡無味、乏力無力、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發熱嗜睡等症狀。

脹滿

  • 身體浮腫、呼吸不暢、腹部兩側脹痛、水腫伴隨皮膚發黃、心腹脹滿等症狀。

傷食

  • 食用寒涼的食物或積食不消化。

嘔吐

  • 咳嗽、呃逆、嘔吐。

吐瀉

  • 腹部不適經常腹瀉、嘔吐清水、腹瀉排泄完食物後仍感不適、脾胃虛弱導致腹瀉、反胃、突然腹瀉、霍亂、乾霍亂等症狀。

  • 嘴巴緊閉的痢疾、赤白相間的痢疾、裡急後重(排便困難且有便意)等症狀。

  • 瘧疾。

寒熱

  • 身體發熱怕冷、寒熱交替、身體消瘦等症狀。

  • 肚臍周圍有積聚物。

諸痛

  • 各類疼痛。

7. 命門圖病證

下元冷,小腹下冷衝心,背惡寒

自汗發熱,小水熱痛,腳熱紅腫,足下熱,小水赤五心煩熱

癖氣,氣上嘔逆

羸弱少力,脫精,面色痿黃,陰虛發熱,精神短少,昏花耳,鳴寐汗多驚,下虛頭面如火,唇口乾燥,痿軟勞瘵

足下有火衝入小腹昏冒

水氣

腰腳浮腫,身體沉重,臍內聲吼大小便不利,臍下動悸,下黑糞,小水遺瀝,小水不通

多吐痰

臀尻足腿瘡腫

白話文:

  • 下元寒冷:小腹下方冰冷,寒氣上衝心口,背部感到發冷。

  • 自汗發熱:容易出汗,身體發熱。
  • 小便熱痛:小便時灼熱疼痛。
  • 腳熱紅腫:腳部發熱、紅腫。
  • 足下熱:腳底發熱。
  • 小便赤色,五心煩熱:小便顏色發紅,手掌心、腳心、胸口都感到燥熱難耐。

  • 癖氣:身體出現異常的氣機變化,例如:消化不良、腹脹等。
  • 氣上嘔逆:氣逆上衝,引起嘔吐。

  • 羸弱少力:身體虛弱無力,體力不足。
  • 脫精:精液流失過多。
  • 面色萎黃:面色蒼白或泛黃。
  • 陰虛發熱:陰氣不足,導致身體虛弱發熱。
  • 精神短少:精神不振,提不起勁。
  • 昏花耳鳴:視力模糊,耳鳴。
  • 寐汗多驚:睡覺時出汗多,容易驚醒。
  • 下虛頭面如火:下半身虛弱,頭面部發熱。
  • 唇口乾燥:嘴唇和口腔乾燥。
  • 痿軟勞瘵:四肢無力、肌肉萎縮、身體虛弱。

  • 足下有火衝入小腹昏冒:腳底發熱,熱氣上衝小腹,導致頭昏眼花。

水氣

  • 腰腳浮腫:腰部和腳部浮腫。
  • 身體沉重:身體感覺沉重。
  • 臍內聲吼大小便不利:腹部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大小便不順暢。
  • 臍下動悸:腹部下方心跳加速。
  • 下黑糞:大便顏色發黑。
  • 小便遺瀝:小便排泄不乾淨,容易滴漏。
  • 小便不通:小便無法排出。

多吐痰

  • 臀尻足腿瘡腫:臀部、腳部和腿部出現瘡腫。

8. 心部證治之圖

〔心經〕手太陽手少陰〔引經藥〕藁本獨活〔臟腑平脈〕手小腸脈洪大而緊手心經脈浮大而散

〔虛〕補藥。當歸熟地黃,紫石英,〔實〕瀉藥。山梔子,赤茯苓

〔冷〕溫藥。桂心,細辛,〔熱〕涼藥。黃連,生地黃

手太陽〔浮〕下指即見〔遲〕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虛〕無力(冷)○盜汗汗出過多〔大建中湯〕四〔小建中湯〕二十四○肩背無力不能久坐〔十全大補湯〕二十七○氣短氣促上焦虛〔十全大補湯〕二十七○七情內傷冷氣痛痰塞咽〔四逆湯〕七〔四七湯〕四十二(熱)○寢時頭汗五心煩熱〔十全大補湯〕二十七○虛煩口乾〔十全大補湯〕二十七〔實〕有力(冷)○風氣拘攣手足頑麻不仁〔烏藥順氣散〕九十三〔八味順氣散〕九十七○心下胃口痛滿悶〔草豆蔻丸〕一百三十八(熱)○頭痛風熱耳聾〔徹清煎〕八十六○肩背項骨疼〔通氣防風湯〕六十四

白話文:

心經,手太陽、手少陰經脈的引經藥為藁本、獨活。 手小腸脈洪大而緊,手心經脈浮大而散。

虛證,補藥為當歸、熟地黃、紫石英;實證,瀉藥為山梔子、赤茯苓。

冷證,溫藥為桂心、細辛;熱證,涼藥為黃連、生地黃。

手太陽經脈浮而下指即見,脈象遲緩,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虛證則脈無力,且伴隨冷證。出現盜汗、汗出過多,可服用大建中湯,四肢無力,可服用小建中湯。肩背無力,不能久坐,可服用十全大補湯。氣短氣促,上焦虛弱,可服用十全大補湯。七情內傷,出現冷氣痛、痰塞咽喉,可服用四逆湯。寢時頭汗、五心煩熱,可服用十全大補湯。虛煩口乾,可服用十全大補湯。

實證則脈有力,伴隨冷證,可見風氣拘攣、手足頑麻不仁,可服用烏藥順氣散或八味順氣散。心下胃口痛、滿悶,可服用草豆蔻丸。

熱證則出現頭痛、風熱、耳聾,可服用徹清煎。肩背項骨疼痛,可服用通氣防風湯。

手太陽〔浮〕下指即見〔數〕一息六至以上〔虛〕無力(冷)○皮膚灼熱不耐風寒〔補中益氣湯〕六十一(熱)○風眩頭暈〔川芎散〕一百十四○手足戰掉語言謇澀神昏氣亂〔羌活愈風湯〕二十九○血腥氣吐血咳血咯血〔易老門冬飲〕七十九〔實〕有力(冷)○疥癬瘡腫丹瘭癮疹〔復元通氣散〕一百十一○瘧病〔小柴胡湯〕十四○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省風湯〕三十九(熱)○弩肉侵睛赤眼爛弦〔散熱飲子〕八十一○口舌生瘡〔導赤散〕八十八○瘧疾發渴〔小柴胡湯加天花粉〕十五○口乾舌苦悶亂煎厥〔導赤散〕八十八○胸中熱悶兀兀欲吐〔涼膈散〕一百九

白話文:

手太陽經脈浮在表面,手指觸摸脈搏,如果一息六次以上,表示虛弱无力,怕冷。皮肤灼热,不耐风寒,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如果脉搏六十一,表示热证。风邪入脑,头晕目眩,可以用川芎散。手足颤抖,言语不清,神志昏迷,呼吸混乱,可以用羌活愈风汤。吐血、咯血,带有血腥味,可以用易老门冬饮。如果脉搏有力,怕冷,表示实证。疥疮、肿痛、丹毒、瘾疹,可以用复元通气散。疟疾可以用小柴胡汤。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可以用省风汤。肌肉痉挛,眼睛发红,眼弦发炎,可以用散热饮子。口舌生疮,可以用导赤散。疟疾发热口渴,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天花粉。口干舌苦,心烦意乱,昏厥,可以用导赤散。胸中闷热,烦躁,想吐,可以用凉膈散。

〔心〕小腸附〔中〕微按而見〔平〕四至五至

手少陰〔沉〕重按始見〔遲〕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虛〕無力(冷)○多言則咳氣短神昏〔十全大補湯〕二十七○健忘神不寧〔歸脾湯〕四十六○不能勞役手足痠軟動作多汗肌熱〔十全大補湯〕二十七(熱)○翳膜遮睛視物昏花〔蟬花無比散〕九十九〔實〕有力(冷)○伏梁積〔助氣丸〕百二十六○胸中如刀刺痛〔七氣湯〕三十五〔四七湯〕四十二○胸背脹痛不能轉側〔七氣湯〕三十五○氣逆嘔噦飲食不下〔蘇子降氣湯〕三十○心下痞滿〔半夏瀉心湯〕一十三(熱)○垂肩風肩痹疼〔通氣防風湯〕六十四○咽乾津液少〔八物湯〕五十五

白話文:

「心」與「小腸」相關的脈象描述,輕微按壓可觀察到「平」、「四至五至」的脈搏跳動次數。

「手少陰」脈象,深按纔可察覺到脈搏的「遲」、「一息一至二至三至」,脈搏「虛」且「無力」(可能有「冷」感)。如果多言,可能會出現「咳」、「氣短」、「神昏」的症狀。治療可用「十全大補湯」,用量為27克。

若出現「健忘」、「神不寧」的情況,可用「歸脾湯」,用量為46克。不宜過度勞累,手腳可能感到「痠軟」,並伴有「多汗」、「肌熱」的情況。治療可用「十全大補湯」,用量為27克,但需注意「熱」症狀。

如果眼睛出現「翳膜遮睛」,導致「視物昏花」,可用「蟬花無比散」,用量為99克。

脈象「實」、「有力」(可能有「冷」感),可能出現「伏梁積」的病症,可用「助氣丸」,用量為126克。

胸部可能有如「刀刺」般的疼痛,可用「七氣湯」,用量為35克。或使用「四七湯」,用量為42克,用於胸背「脹痛」,無法「轉側」的症狀。

「氣逆」、「嘔噦」、進食困難,可用「蘇子降氣湯」,用量為30克。

「心下」處有「痞滿」的感覺,可用「半夏瀉心湯」,用量為13克,但需注意「熱」的症狀。

「垂肩風」、「肩痹疼」,可用「通氣防風湯」,用量為64克。如果「咽乾」、「津液少」,可用「八物湯」,用量為55克。

手少陰〔沉〕重按始見〔數〕一息六至以上〔虛〕無力(冷)○手足戰筋惕肉瞤似風〔十全大補湯〕二十七(熱)○心懸如大飢之狀〔平補鎮心丹〕百五十七○嗽血面赤〔易老門冬飲〕七十九○衄血〔犀角地黃湯〕二十二〔實〕有力(冷)○客寒干胞絡痛而嘔〔七氣湯〕三十五(熱)○頭面如火燎視物昏矇〔涼膈散〕百九○五癇〔硃砂滾痰丸〕一百二十五○內熱引飲〔涼膈散〕一百九○鬱冒悶亂〔金花丸〕一百四十五

白話文:

手少陰脈沉重按壓才摸得到脈象,一息六至以上,脈象虛弱无力(冰冷)。手足震顫,筋骨跳動,肌肉抽搐,如同被風吹拂一般,可服用十全大補湯,劑量二十七錢。心神不安,像是飢餓難耐的樣子,可服用平補鎮心丹,劑量一百五十七錢。咳嗽吐血,面色發紅,可服用易老門冬飲,劑量七十九錢。鼻出血,可服用犀角地黃湯,劑量二十二錢。脈象實力(冰冷)。外寒入侵,寒邪阻滯胞絡,疼痛伴隨嘔吐,可服用七氣湯,劑量三十五錢。頭面部像火燒一樣,視力模糊,可服用涼膈散,劑量一百九十錢。五癇,可服用硃砂滚痰丸,劑量一百二十五錢。內熱引發口渴,可服用涼膈散,劑量一百九十錢。胸悶氣鬱,神志不清,可服用金花丸,劑量一百四十五錢。

〔婦人〕諸病屬心准男子治,〔經事〕又見肝,〔血崩〕見肝腎

〔小兒〕諸病屬心准大人治,〔驚熱〕又見肝

白話文:

婦人的各種疾病在治療上與男性相似,但月經問題和大量出血可能涉及到肝臟和腎臟。 小孩的各種疾病在治療上也類似於成人,但在處理發燒和抽搐時可能會涉及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