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溫時疫治療法》~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7)
第四章 衛生及預防 (17)
1.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共研末蜜丸,每服三錢。
喬氏陰陽攻積丸,見李士材先生《醫宗必讀》。
吳茱萸,炮乾薑,安邊桂,炒川烏,姜炒川連,姜半夏,浙茯苓,延胡索,潞黨參(各一兩),上沉香,真琥珀(各五錢),巴豆霜(一錢)
上為末,皂角四兩煎汁糊丸,綠豆大,白蠟為衣,每服八分,加至一錢五分,薑湯下,與脾胃藥間服。
按:此方喬三餘先生所定,雖有參苓益氣,然藥多峻猛,妙用全在與脾胃藥間服。予曾效用此方,每令病人早服香砂六君丸三錢,夕服陰陽攻積丸八分,或服攻積丸一日,香砂六君丸二三日,隨人強弱而施,初服輒應,脹勢向衰,即令停服,專用程氏白朮丸調補脾胃。
程氏白朮丸,見程鍾齡先生《醫學心悟》。
江西術,浙茯苓,廣陳皮(各二兩),春砂仁,六神麯(各一兩五錢),五穀蟲(四兩)
用荷葉陳蒼米煎水疊為丸,每服三錢,開水送下。
局方禹餘糧丸,見宋《和劑局方》。
蛇含石,禹餘糧(各三兩),真針砂(五兩),羌活,川芎,廣木香,淮牛膝,浙茯苓,安邊桂,白豆蔻,大茴香,蓬莪朮,淡附片,炮乾薑,小青皮,京三稜,白蒺藜,全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入前藥拌勻,以湯浸蒸餅,濾去水,和藥再杵為丸,梧子大。食前溫酒白湯,任下三十丸至五十丸。
按:此丸不動臟腑,而能去病,但最忌鹽,一毫不可入口,否則發疾愈甚。若陰虛內熱而為䐜脹者,忌服。
半硫理中丸,何廉臣經驗方。
半硫丸(一錢),理中丸(二錢)
和勻開水送服二錢。
濟生腎氣丸,見嚴濟生先生方。
浙茯苓(三兩),熟地(四兩),淮山藥,山萸肉,粉丹皮,建澤瀉,安邊桂(各一兩),淡附片(五錢),淮牛膝,車前子(各一兩)
按:此方本金匱腎氣丸中諸藥,各減過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更加牛膝、車前,為宣布五陽開發陰邪之專藥。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氣不固者,勿用。
以上驗方,統計一百三十五劑,皆古今名醫治驗之良方,而為本會各職員屢投輒效者,爰敢公布。惟其間猛烈之品,重大之劑,務必辨症詳明,認病精確,始可對症選用,切勿草率從事,致貽鹵莽減裂之譏。慎㫋慎㫋。
白話文:
第二節,未病之預防
將各種藥材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
喬氏陰陽攻積丸,出自李士材先生的《醫宗必讀》。
藥材包括:吳茱萸、炮乾薑、安邊桂、炒川烏、薑炒川連、薑半夏、浙茯苓、延胡索、潞黨參(各一兩),加上沉香、真琥珀(各五錢),以及巴豆霜(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四兩皂角煎煮的汁液和成糊狀,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外層裹上白蠟。每次服用八分,可以增加到一錢五分,用薑湯送服,與調理脾胃的藥物間隔服用。
說明:這個方子是喬三餘先生所制定的,雖然有參苓益氣的功效,但是藥性多偏峻猛,關鍵在於要與調理脾胃的藥物間隔服用。我曾經使用這個方子,通常會讓病人早上服用香砂六君丸三錢,晚上服用陰陽攻積丸八分,或者服用攻積丸一天,香砂六君丸二三天,根據病人身體的強弱來調整。開始服用通常會有效果,腹脹的情況減輕後,就停止服用攻積丸,改用程氏白朮丸來調理脾胃。
程氏白朮丸,出自程鍾齡先生的《醫學心悟》。
藥材包括:江西白朮、浙茯苓、廣陳皮(各二兩),加上春砂仁、六神麯(各一兩五錢),以及五穀蟲(四兩)。
將這些藥材用荷葉和陳倉米煎煮的水和成糊狀製成藥丸,每次服用三錢,用開水送服。
局方禹餘糧丸,出自宋代《和劑局方》。
藥材包括:蛇含石、禹餘糧(各三兩),加上真針砂(五兩),以及羌活、川芎、廣木香、淮牛膝、浙茯苓、安邊桂、白豆蔻、大茴香、蓬莪朮、淡附片、炮乾薑、小青皮、京三稜、白蒺藜、全當歸(各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加入其他藥材攪拌均勻,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濾掉水分,將藥材再次搗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飯前用溫熱的酒或白開水送服,每次三十丸到五十丸。
說明:這個藥丸不會傷及臟腑,卻能去除病根,但是最忌諱鹽,一點都不能吃,否則病情會更加嚴重。如果體內陰虛有熱導致腹脹的人,不能服用這個藥丸。
半硫理中丸,是何廉臣的經驗方。
藥材包括:半硫丸(一錢),加上理中丸(二錢)。
將兩種藥丸混合均勻,用開水送服二錢。
濟生腎氣丸,出自嚴濟生先生的方子。
藥材包括:浙茯苓(三兩),加上熟地(四兩),以及淮山藥、山萸肉、粉丹皮、建澤瀉、安邊桂(各一兩),加上淡附片(五錢),以及淮牛膝、車前子(各一兩)。
說明:這個方子是從《金匱要略》的腎氣丸中各藥材減半而來。只有桂枝和茯苓這兩種藥材,仍然按照原方子的劑量,並加上牛膝和車前子,是專門用來宣發五陽、驅散陰邪的藥方。但是這個方子中的牛膝有滑精的作用,精氣不固的人不能使用。
以上這些經過驗證的藥方,總共有一百三十五劑,都是古今名醫治療有效的良方,並且是本會的職員多次使用都有效的藥方,因此敢於公布出來。但是其中有些藥材藥性猛烈,劑量也比較大,務必仔細辨別病情,準確判斷病因,才能對症選用。千萬不要草率行事,以免造成疏忽大意的過失。務必謹慎、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