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明辨歌訣》~ 辨溫疫初起氣色舌神脈
辨溫疫初起氣色舌神脈
1. 辨溫疫初起氣色舌神脈
溫疫邪從胃達外,臭氣蒸騰如腐敗。(風寒從表入里,初起內無鬱蒸,故無臭氣,必待傳陽明而後有汗屁之臭。溫疫吸自口鼻,初起從中達外,便在陽明,即有臭氣觸人也。)望其面色如煙燻,垢晦油紅非一派。(邪熱蒸淫津液,上溢於面,油紅者陽氣勝,垢晦者濕濁盛也。
)更觀其舌必多苔,白如積粉黃如埃。(風寒在表,舌多無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漸傳入里,方黃而燥,燥而黑。溫疫一見頭痛發熱,舌即有厚白苔,或如積粉,或兼淡黃;又有苔白即燥,或灰黃而燥,此皆溫疫初起之舌,所當詳辨。)神識瞀亂如酣醉,煩躁胸痞悶即來。
(風寒初起,神情清楚;及至傳裡,始見神昏,若溫疫初起,即便瞀亂如醉,問其所苦而不自知也。)其脈不浮而但數,或見模糊勿疑猜。(風寒初起,其脈多浮。溫疫初起,其脈必數;亦有模糊不清者。)沉遲莫作陰寒看,數而無力非虛災。(鄭氏曰:溫疫初起脈沉遲,勿作陰寒斷。
沉者邪在裡也,遲者邪在陰分也。或數而無力,亦勿作虛視,緣熱蒸氣散,不能鼓指也。但辨其氣色神形舌合溫疫者,即依疫法施治無疑。)氣色舌神明辨的,溫疫入手理無違。(氣色舌神脈五者,辨之既明,知為溫疫,而非傷寒,則凡於頭疼發熱諸表證,不得誤用辛溫發散;於諸里證,當清當下者。則清之下之,而無疑惑矣。
)
白話文:
溫疫病症辨析
溫疫邪氣由胃部侵入,並蔓延至體表,散發出臭氣,如同腐敗之物。(風寒從體表侵入內裡,初期並沒有鬱積蒸騰的現象,因此也沒有臭氣,只有等到傳入陽明經後,才會出現汗液和屁的臭味。溫疫則是從口鼻吸入,初期由內而外,直接侵入陽明經,因此一開始就會散發臭氣,讓人感到難受。)
觀察患者的面色,會呈現煙熏般的顏色,混濁晦暗且帶有油紅,這不是單一的顏色。(邪熱蒸騰津液,溢出到臉上,油紅代表陽氣較盛,混濁晦暗則代表濕濁較重。)
再觀察患者的舌頭,必然會出現大量的舌苔,顏色如同積粉般白色,或是像灰塵般淡黃色。(風寒在體表時,舌頭上多半沒有舌苔,就算有白苔,也會很薄而且光滑。等到逐漸傳入內裡,舌苔才會變黃,而且會乾燥,最後變成黑色。溫疫一開始就會出現頭痛發熱,舌頭上立刻就會出現厚厚的白色舌苔,或是如同積粉,或是伴隨著淡黃色。也有舌苔一開始是白色,但很快變乾燥,或是灰黃色且乾燥,這些都是溫疫初期舌頭的表現,需要仔細辨別。)
神志昏亂,如同醉酒般,煩躁不安,胸部悶脹,這些症狀也會隨之出現。(風寒初期,患者精神清楚;直到傳入內裡,才會出現神志昏迷。溫疫初期,就會出現神志昏亂,如同醉酒般,詢問其痛苦之處,卻毫無意識。)
脈象不會浮起,只會快速跳動,甚至模糊不清,不要懷疑猜測。(風寒初期,脈象多半浮起。溫疫初期,脈象必然快速跳動;也可能出現模糊不清的情況。)
不要因為脈象沉遲就認為是陰寒症,快速無力也不能認為是虛症。(鄭氏說:溫疫初期脈象沉遲,不要判斷為陰寒症。沉代表邪氣在內裡,遲代表邪氣在陰分。或是快速無力,也不要判斷為虛症,這是因為熱氣蒸騰散發,導致手指沒有力氣。只要辨別氣色、神志、舌頭、脈象符合溫疫特徵,就可以根據疫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毫無疑問。)
如果能夠清楚辨別氣色、舌頭、神志,溫疫的治療就容易上手,不會有任何偏差。(氣色、舌頭、神志、脈象這五項指標,只要能夠辨別清楚,就能夠確定是溫疫,而不是傷寒,那麼對於頭疼發熱等表證,就不應該使用辛溫發散的方法;對於內裡證,需要清熱瀉下的,就應該清熱瀉下,不用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