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之研究》~ 卷下 (9)
卷下 (9)
1. 勞復 食復
一少婦罹疫,以婿家少看護,移病於外家,而請治。余診證屬失下,越三十日,邪熱已解,肪證俱平,唯血氣未復。余囑父母曰:古語云:「病如少愈,看護勿懈。」頃之,少婦坐不堪曠閒,請行藥拜舅姑,遂去宿婿家。翌晡發大熱,煩渴口舌乾燥,不食,病勢日加重,藥無寸效,六七日而逝。又一男子病腳氣新瘥,但脈數未平。傍人曰:「彼宿有合巹約定,婿在近,而難愆期,奈之何?」余曰:「外臺云:『腳氣因腎虛,今娶必死耳。』」不聽,遂娶,其夜衝心而死。女勞之復,如此其急,豈可不慎乎?
一婦人甫廿有五,病疫為下虛上實證,四十餘日,而邪熱已解,飲食漸進,時至過飽,制之不肯。一日大吃食肉,卒發大腹痛,四肢厥逆,頭汗淋漓,六脈虛微,急與四逆加人參湯,數貼方回陽。續大熱復發,飲食大減,諸如前日證,更與茈胡清燥湯,十有五日,才復舊觀。食後證,有如此甚者。
白話文:
[勞復 食復]
有一年輕女子感染了疾病,因為夫家照顧的人手不足,於是把她移到孃家養病,並尋求治療。經過我的診斷,她的病情屬於排便功能失調。過了三十天,邪火已經消除,各項症狀也恢復正常,只是身體的血氣尚未完全恢復。我叮嚀她的父母,有句古話說,當病人病情稍微好轉時,照顧工作不能掉以輕心。然而不久,這位女子坐不住閑著的日子,請求去夫家探望公婆並送藥,於是她回到了夫家。隔天傍晚,她突然高燒,感到煩躁且口渴舌乾,無法進食,病情逐日加重,用藥也毫無效果。
她在六七天後離世。另有一名男子,剛從腳氣病中康復,但是脈搏仍然頻繁,未達正常。旁邊的人說,他和未婚妻早就訂婚,夫家就在附近,婚禮日期難以更改,該怎麼辦?我回答,根據醫書記載,腳氣病是因為腎臟虛弱,如果現在結婚,他可能會死。但他還是不聽,毅然決然地結婚,結果在新婚之夜,他心臟承受不了壓力,不幸去世。女子勞動過度導致病情反覆的例子,就是這樣緊急,我們怎能不小心呢?
有一位二十五歲的婦女,因感染疫病導致下虛上實的症狀。四十多天後,邪熱已經消退,飲食逐漸增加。但她有時候吃得過飽,勸她控制,她卻不聽。有一天,她大量食用肉類,突然發生嚴重的腹部疼痛,四肢冰冷,頭部大量出汗,脈搏虛弱。我緊急給她服用四逆加人參湯,吃了幾劑才使她的情況恢復。然而,不久她又出現高熱,飲食大幅減少,症狀就像之前一樣。我再給她服用茈胡清燥湯。十五天後,她才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飲食後病情反覆的例子,有時候就是這麼嚴重。
2. 溫瘧
前條二則。一論瘧疾數日。而見疫證。一證疫熱已解而見瘧狀。此條所論。乃瘧而見下證。即瘧疫兼證耳。不可別建溫瘧之目。
一婦歲四十餘病瘧。七八發。用劫法截之。六七日後。復更發熱。勢甚於前日。連發數日。發無定期。或一日再發。及其發也。兩腳指頭焮痛。號呼動傍人。不可觸近。已及其醒。痛亦隨減。診之。舌上黑胎。大便難不食。脈微欲絕。或沈伏不應。此瘧兼微疫。失下之所致。
殆為脈厥。與知母湯。(見願體廣類集。)加鱉甲大黃。取下日二三行。至六七行。瘧勢隨減。痛亦隨已。旬有餘日而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談的是「溫瘧」的情況。內容大意是:先前的兩段描述了瘧疾在數日內呈現出疫情的症狀,以及疫情的熱度解除後,卻出現瘧疾的狀態。這裡所討論的,是瘧疾同時出現下痢的症狀,也就是瘧疾和疫情並存的現象,並不能單獨歸類為溫瘧。
有一位四十多歲的女性,患上了瘧疾,發作了七八次。使用了抑制的方法治療,但在六七天後,她再次發燒,且病情比之前更嚴重,連續發燒了好幾天,發燒沒有固定時間,有時一天會發燒兩次。在發燒的時候,她的雙腳腳趾頭非常疼痛,痛苦得令旁邊的人都能感受到,甚至無法觸碰她。但當她清醒後,疼痛感也會隨之減輕。診斷發現,她的舌苔是黑色的,大便困難,食慾不振,脈搏微弱幾乎要斷,或者脈搏深沉隱蔽,感覺不到。這是因為瘧疾同時伴隨著輕微的疫情,且未及時治療下痢所導致的。
這種情況近乎是脈厥,可以服用知母湯(可參考願體廣類集)。加入鱉甲和大黃,每日排便二到三次,直到排便六到七次,瘧疾的病情會逐漸減輕,疼痛感也會消失。大約十幾天後,病情就能痊癒。
3. 瘟疫腳氣兼證
瘟疫十餘日。一夜心下大痛。下利三四行。嗣後痛減。而下利不止。小便日減。腳漸痹痛。經數日復熱加重。唇舌乾燥。胸腹大滿。兩腳不舉。神氣惛蒙。二便遺失。脈沈數而弱。趺陽少陰。伏而不應。時師與桂附劑。數日無效。請余診之。曰。此證因下利。下焦衰弱。腳氣乘其虛也。
是為溫疫腳氣兼證。今雖表無大熱毒。引毒已薄心。危在旦夕。若不忍坐視。莫如用紫雪。幸有利。熱毒並解。為一舉兩得矣。病家怖而不服。不日而逝。又向視梅毒腳氣兼證。衝心氣急。旦不待夕。余將紫雪救燒發之急。不得全效。然延命數日。若及未瀕死。或得迴天之功爾。
以其則不遠。附言於此。
白話文:
這位病人感染瘟疫十多天了。有一天晚上,突然感到胸口劇烈疼痛,接著開始嚴重腹瀉,一晚就拉了三四次。隔天疼痛稍微緩和,但腹瀉卻沒有停止,而且小便量逐漸減少。不久,雙腳開始出現麻痹和疼痛。幾天後,病情再次惡化,高燒不退,嘴脣和舌頭變得非常乾燥,胸部和腹部腫脹難受,雙腿幾乎無法動彈,精神恍惚,大小便失去控制。脈搏微弱且快,足部和下腹部的脈象隱藏,無法觸摸到。當時的醫生開了肉桂和附子的藥方,但數日後並無改善。後來請我來診治,我說:「這是因為腹瀉導致下焦功能衰弱,加上原有的腳氣病趁虛而入。
這是一個典型的瘟疫和腳氣病合併的症狀。雖然現在表面看來沒有太大的熱毒,但毒素已經逼近心臟,病情危急。如果我們不能坐視不理,最好使用紫雪散,這種藥有清熱解毒的效果,如果能順利排泄,可以同時解除熱毒,可謂是一石二鳥。」然而,患者家屬害怕不敢服用,結果不久病人就去世了。另有一次,我遇到一個梅毒和腳氣病合併的病例,患者心慌氣短,病情急轉直下。我同樣使用紫雪散,試圖應對這緊急情況,雖然未能完全治癒,但至少延長了幾天的生命。如果能在病危前及早治療,或許就能有起死回生的效果。
由於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我在這裡附上相關的描述,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