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源元凱

《溫病之研究》~ 序

回本書目錄

1.

夫疫之為病。古今不同。其變態區區不可枚舉也。長沙氏述素難作傷寒論。以救當世夭橫。然於溫病。但舉一端而已千載之下。有又可氏出。發明其餘論。以著溫疫論。可謂千古活眼。能羽翼長沙氏者也。生民到今。蒙其澤誰敢不矜式之。雖然。又可氏亦有所略而不說。百年之後。

發其餘論者誰。吾,先大夫溫恭府君也。天明戊申。疫氣流行。延門合戶。為之死者。不可勝計。當時疫氣一變。而上盈下虛。屬少陰證者多。初尚依又可氏法而療之。不能獲效。於是焦神覃思。求有所以救濟。適讀嶺南衛生方。始有所發。乃用附子。往往起死回生焉。自此以往。

療疫數百人。豁然貫通。左右逢原。遂詳指其所因。明辨冶法。記所經驗。名曰溫病之研究。臨卒稿成。(不肖)德輿。恐其湮沒。欲與同社共之。命繡梓以播告四方。門生願與疫論並行於世。則於療疫。庶幾乎其無所過失矣。乃,先大夫之志也。嗚呼。可謂能羽翼又可氏者也矣。

文化辛未仲冬

(不肖)德輿謹撰

白話文:

【序】

疫情這疾病,從古至今形態各異,其變化之多,無法一一列舉。張仲景深入研究《素問》和《難經》,創作《傷寒論》,旨在拯救當時因疫情而早逝的人們。然而,對於溫病,他僅提及一部分。千年後,吳又可出現,進一步闡述了其他的理論,寫下了《溫疫論》,可謂是歷史上洞察病情,能補充張仲景學說之人。直至今日,人們仍受惠於他的貢獻,誰敢不遵從他的理論呢?但是,吳又可也有未提及的部分,百年後,又是誰來補充這些遺漏的理論呢?那就是我的父親,溫恭公。

在天明戊申年,疫情肆虐,家家戶戶都受到影響,死亡人數無法計算。當時的疫情轉變,導致人體上盛下虛,屬於少陰症狀的患者眾多。最初,我們按照吳又可的方法治療,但效果不佳。因此,父親苦心研究,尋找救治之道。恰好閱讀了《嶺南衛生方》,有所啟發,開始使用附子,往往能起死回生。自此,父親治療了數百名患者,對病情有了透徹的理解,能應對自如。他詳細指出病因,明確辨別治法,記錄自己的經驗,將其命名為《溫病之研究》。臨終前,書稿完成。

我,德輿,害怕此書被埋沒,希望能與同行共享,因此決定將其刊印,廣傳四方。我的學生希望此書能與《溫疫論》並存於世,這樣在治療疫情上,或許就能避免犯錯了。這就是父親的願望。可謂是能補充吳又可理論之人啊。

文化辛未仲冬, 德輿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