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岩

《六氣感證要義》~ 風 (32)

回本書目錄

風 (32)

1. 方解

治胃熱何以不用石膏,以渴飲而小便不利,則有水蓄於中,非滑石能於濕中蕩熱不可也。拙擬

詳陽明病脈浮脈熱七字,所發之熱,在分肉肌膚間,不能於衛氣無涉。衛為熱鬱,所以膀胱有阻,而病則在陽明。渴是胃熱,滑石正蕩胃熱,可為陽明病之據。前人多有謂邪熱在下者,豈以脈浮發熱,為即太陽病歟?抑內發之邪,尚未達於中歟殆不能無誤解也。拙擬

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是汗少亦尚可歟?然豬苓湯本以利水,若無水而口乾舌燥,即使無汗,亦不可與。此皆仲景言外之意,可體會而得者也。拙擬

以上三方,仲景治溫熱之發於陽者。

甘草湯,治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若不瘥,與桔梗湯。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喉嚨少陰直脈所循,少陰病二三日即咽痛,明其伏邪內發急疾之至。甘草大甘,為土之正味,能制腎水越上之火,故獨用以緩之,生用以清之。設不差,是肺竅不利,氣不宣泄也。以桔梗開之,熱自透達。但在二三日內,邪熱未盛,可以甘草瀉火而愈。若五六日,則少陰之下利嘔逆諸證皆起,此法非所宜矣。

甘草一味,徐忠可以治肺痿,鄒潤安以解藥毒,皆極驗,正未可忽視。加桔梗,即後人所稱之甘桔湯,如用之中病自效,但勿視為咽痛通治之方。拙擬

豬膚湯,治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

豬膚(一斤,王孟英云以豬皮去其肉肥,刮如紙薄,杭人能造名曰肉鮮,可以充饌)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即米粉。)熬香,和令相得,溫分六服。

下利咽痛心煩,皆少陰病,惟胸滿則疑於少陽。不知少陰脈之支別,從肺出絡心,注胸中。下利既泄其腎陰,其虛陽之上乘者,亦必因中土無權,紛擾於咽喉心胸經氣所到之處,以其虛而非實。故胸滿不至於痛,不必用攻陷之劑,此時伏邪初發,尚未由血及氣,亦無事於苦寒傷正。

豬、水畜而膚甘寒輕浮,自能從上引下而邪熱以平。然下利非濕也,非加白蜜,不足以潤燥益陰。患見於上下,則宜建中,非加白粉熬香,不足以悅脾振困。諸家聚訟紛如,似皆非允當,敢為此論之質之。拙擬

黃連阿膠湯,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心煩不得臥,熱證也。至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臥,則非初即屬熱矣。初即屬熱者為陰虛,今至二三日以上始見,則為少陰伏邪寒變之熱,熱耗其液也。尤在涇云:陽經之寒變為熱,則歸於氣,或歸於血,陰經之寒變為熱,則歸於血,必不歸於氣。黃連、黃芩之苦,合阿膠、雞子黃之甘,所以生陰液而除邪熱,芍藥則約而納之於血也。

白話文:

方解

為什麼治療胃熱不使用石膏呢?因為病人雖然口渴卻小便不順暢,表示體內有水液積聚,必須用滑石才能在濕的環境中清除熱邪。

所謂「陽明病脈浮脈熱」七個字,指的是發熱的部位在肌肉和皮膚之間,不可能與衛氣無關。衛氣受到熱邪鬱滯,導致膀胱功能受阻,而病症則表現在陽明經。口渴是胃熱的表現,滑石正好可以清除胃熱,這可以作為陽明病的依據。前人大多認為熱邪在下方,難道是因為脈浮發熱就認為是太陽病嗎?還是認為體內的邪熱尚未到達中焦?恐怕都有誤解。

汗多又口渴,不能使用豬苓湯,那麼汗少就可以用嗎?其實豬苓湯的主要作用是利水,如果沒有水液而口乾舌燥,即使沒有出汗,也不能使用。這都是張仲景沒有明說,但可以領會到的意思。

以上三方,都是張仲景用來治療溫熱病發生在陽經的方劑。

甘草湯,治療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出現咽喉疼痛,如果沒有好轉,就使用桔梗湯。

甘草(二兩)

將上述藥材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半,去除藥渣,溫服七合,每天服用兩次。

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將上述藥材加水三升煮至一升,去除藥渣,分兩次溫服。

喉嚨是少陰經脈直接循行的部位,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就出現咽痛,說明潛伏的邪氣內發且來勢兇猛。甘草味甘,是土的正味,能抑制腎水上逆的火邪,所以單獨使用來緩解病情,生用則能清熱。如果沒有好轉,表示肺的通道不暢通,氣機無法宣洩,用桔梗來開通,熱邪自然可以透散出去。但在兩三天內,邪熱還不旺盛,可以用甘草瀉火而痊癒。如果到了五六天,則少陰的下利、嘔吐、逆氣等症狀都會出現,此法就不適宜了。

單用甘草,徐忠可以用來治療肺痿,鄒潤安可以用來解除藥毒,效果都非常好,不能忽視。加上桔梗,就是後人所說的甘桔湯,如果使用得當,自然有效,但不要把它當作治療咽喉疼痛的通用方。

豬膚湯,治療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悶、心煩。

豬膚(一斤,王孟英說要用豬皮去除肥肉,刮得像紙一樣薄,杭州人能製作一種叫做肉鮮的食材,可以用來佐餐)

將上述藥材加水一斗煮至五升,去除藥渣,加入白蜜一升,白粉五合(即米粉),加熱熬製使其融合,溫服六次。

下利、咽痛、心煩,都是少陰病的症狀,只有胸悶讓人懷疑是否為少陽病。其實少陰經脈的分支,從肺出來絡於心,注入胸中。下利已經洩耗了腎陰,虛陽上浮,也必定是因為中焦脾胃虛弱,導致經氣擾亂於咽喉、心胸等處,但屬於虛證而非實證。所以胸悶不會到疼痛的程度,不需要使用攻伐的藥物。此時潛伏的邪氣剛剛發作,還沒有從血分或氣分侵入,也不必用苦寒的藥物來傷害正氣。

豬是水生的動物,豬皮味甘性寒,且質地輕浮,能從上引下,使邪熱平息。然而,下利不是因為濕氣,必須加入白蜜才能滋潤乾燥、補益陰液。病症表現在上下兩處,就應該建立中焦,必須加入白粉熬香,才能使脾胃愉悅、振奮困頓。各家說法紛雜,似乎都不太恰當,我提出這個觀點來供大家參考。

黃連阿膠湯,治療少陰病發病兩三天以上,出現心中煩躁、無法入睡的症狀。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蛋黃(二個)

將上述藥材加水五升煮黃連、黃芩、芍藥至二升,去除藥渣,加入阿膠融化,稍微放涼,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溫服七合,每天服用三次。

心煩、無法入睡,是熱證。如果到了兩三天以上才出現心煩、無法入睡,就不是一開始就屬於熱證了。一開始就屬於熱證的是陰虛,現在到了兩三天以上才出現,是因為少陰潛伏的寒邪轉化為熱,熱邪消耗了陰液。尤在涇說:陽經的寒邪轉化為熱,會歸於氣分,或歸於血分,陰經的寒邪轉化為熱,一定歸於血分,不會歸於氣分。黃連、黃芩的苦味,配合阿膠、雞蛋黃的甘味,可以滋養陰液、清除邪熱,芍藥則能收斂並將藥力納入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