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惡核」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惡核,又稱惡瘡,是一種皮膚病,其特徵是皮膚上出現大而深的膿腫。惡核的病因多為外感風熱,或內傷脾胃,或肝膽火旺。其臨床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紅腫熱痛、逐漸增大、中心凹陷、有膿液流出,並伴有發熱、頭痛、口渴、便秘等症狀。

惡核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黃、黃連、黃芩等。此外,還可以配合外用藥膏,以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惡核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外傷。
  • 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出現皮膚上出現大而深的膿腫,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排膿散

  • 1.《葉氏錄驗方》:「治一切癰疽、毒癤、瘰癧、惡核、赤腫疼痛,排膿散毒神妙。

陽和湯

  • 1.《驗方新編》:「陽和湯:治乳岩、失榮、石疽、惡核、痰核、瘰癧、流柱、橫痃,並治一切色白平塌陰疽等症。此為陰疽聖藥。萬應萬靈,從無一失,珍之寶之。熟地一兩,真鹿角膠三錢,上肉桂、甘草各一錢,炮薑、麻黃各五分,水煎服。服後再飲好酒數杯,謹戒房事,服至病愈為止。無論冬、夏皆宜,不可妄行增減。
  • 2.《外科全生集》:「初起如惡核,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可消。如遲至大如升斗,仍如石硬不痛,又曰,久患現紅筋則不治。再久患生斑片,自潰在即之證也。潰即放血,三日內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