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寒濕腳氣」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寒濕腳氣
寒濕腳氣是一種由寒濕邪氣侵襲足部所致的疾病,多發生於冬春季節。其主要症狀為足部發涼、腫脹、疼痛,皮膚粗糙、脫屑,有時還會出現水泡、潰爛。
診斷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以初步診斷為寒濕腳氣。如果患者有長期受涼、涉水、淋雨等不良習慣,則可以進一步確診。
治療
寒濕腳氣的治療以祛寒除濕、活血化瘀為主。常用中藥有蒼朮、白朮、防風、羌活、獨活、威靈仙、牛膝、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等。外用可用溫水泡腳,並塗抹中藥膏藥。
預防
寒濕腳氣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涉水、淋雨。
- 保持足部清潔、乾燥。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注意事項
如果患者的症狀較重,或有其他合併症,應及早到醫院就診。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烏頭湯
- 1.《保命歌括》:「_金匱烏頭湯_,治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屈伸。又治足少陰寒濕病。」
五積散
- 1.《濟世全書》:「_五積散_,治寒濕腳氣,加木瓜、檳榔、穿山甲、青藤。」
- 2.《保命歌括》:「防風、荊芥、金銀花、車前草、豬蹄殼、桃柳枝、透骨草各一兩,煎湯先熏後洗,兼服五積散,以治寒濕腳氣,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