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骨鯁」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骨鯁,又稱鯁魚刺,是指魚刺刺入人體肌肉或皮下組織,造成疼痛、紅腫、化膿等症狀。

骨鯁的病因多為進食魚類時不慎將魚刺吞下,刺入口腔、咽喉、食道、胃腸等部位,也可因外傷或手術操作不慎造成。

骨鯁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疼痛、紅腫、化膿,嚴重者可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症狀。

骨鯁的治療方法包括:

  1. 局部處理:可用生理鹽水或雙氧水沖洗傷口,並用消毒紗布覆蓋。
  2. 藥物治療:可口服抗生素、消炎藥等。
  3. 手術治療:對於較大的魚刺或深部嵌入的魚刺,可通過手術取出。

骨鯁的預防方法包括:

  1. 吃魚時細嚼慢咽,避免將魚刺吞下。
  2. 將魚刺剔除乾淨後再食用。
  3. 如不慎將魚刺吞下,應立即就醫。

骨鯁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但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預防骨鯁,一旦發生骨鯁,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經方實驗錄》:「然而袞袞諸公,嘗惟病名之是論,或主從中,或主從西,筆墨紛爭,案牘載途。反將中醫學最著重之證與方,置而未問,卒也築室道謀,用不潰成,冷眼靜觀,得毋與清人之失,同一覆轍,而無以負舉國人士期望之殷殷乎?余也無似,於醫學並未深造,初不敢妄有論列,致犯當世大家。然而骨鯁在喉,稍吐亦快。

溫中散

  • 1.《本草約言》:「味辛、苦,氣溫,入手陽明經,無毒。主金瘡瘡敗,輕身不飢,耐老。宜心歸骨,菜芝也。除寒熱,去水氣,溫中散結,利病人,止久痢冷泄,赤白帶,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骨,解毒,骨鯁食之即下。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風,苦而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