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六黑丸中包含夜明砂,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明目: 夜明砂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能清肝火、滋腎陰,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目眩、視物模糊、夜盲等症狀有較佳療效。六黑丸中其他藥材如黑芝麻、黑豆等亦有補腎益精、烏髮明目的作用,與夜明砂相輔相成,增強補腎明目的功效。
- 清熱解毒: 夜明砂亦可清熱解毒,對肝腎熱盛、目赤腫痛等症狀亦有一定療效。六黑丸中其他藥材如黑桑椹、黑棗等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與夜明砂配合,可更有效地清除肝腎之熱。
六黑丸方劑中加入望月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利濕: 望月砂性寒,味甘,入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六黑丸以滋陰補腎為主,但亦兼具清熱利濕之效,望月砂可協同其他藥物,清除體內濕熱,有助於滋陰補腎藥物的發揮。
- 滋陰生津: 望月砂亦有滋陰生津的作用,可緩解因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與六黑丸滋陰補腎的功效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六黑丸中添加蠶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蠶砂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清除體內熱毒,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肝腎疾病等。
- 利水消腫: 蠶砂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降低水腫。對於因濕熱導致的浮腫、水腫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六黑丸中添加蠶砂,可以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六黑丸】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虛目疾」,意指因肝腎陰虛、精血不足所致眼部疾患,如:
- 視物昏花、乾澀模糊
- 夜盲雀目(夜間視力減退)
- 眼目酸脹不耐久視
其功效核心在於「滋陰養血,清肝明目」,透過滋補肝腎陰精,兼清虛熱,以恢復目竅濡養。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六黑」為名,藥材多具黑色(或深色),中醫理論中「黑入腎」,暗合「補腎填精」之意,各藥協同作用如下:
桑椹子
- 甘寒滋潤,直補肝腎之陰,兼養血生津,為治陰虛目暗要藥。
黑脂麻(黑芝麻)
- 甘平質潤,補肝腎、益精血,富含油脂可潤燥,另研為丸增強滑利之性,助藥效吸收。
野料豆(野黑豆)
- 補腎益陰,兼健脾利濕,與黑脂麻共固先天(腎)與後天(脾)之精微化生。
青葙子
- 苦微寒,專清肝經實熱與虛火,防止陰虛火炎上擾目竅,為明目要藥。
決明子
- 甘苦微寒,清肝明目兼潤腸通便,使熱邪從下而泄,減輕目赤澀痛。
夜明砂
- 辛寒,乃蝙蝠之糞,傳統用於清肝散瘀,專治夜盲及目生翳障,取其「濁陰出下竅,引火下行」之效。
三、配伍特點與原理
- 滋清並用:桑椹、黑脂麻、野料豆滋陰填精為本;青葙子、決明子、夜明砂清肝瀉熱為標,標本兼顧。
- 動靜結合:黑脂麻、野料豆質潤靜補;夜明砂、決明子性動宣散,防滋膩壅滯。
- 以黑養黑:中醫認為「瞳仁屬腎」,黑色藥材既可補腎,亦取「同氣相求」之意,專注目竅陰血濡養。
四、適應證機理
此方所治「虛目疾」,其病機關鍵在於:
肝腎陰虛 → 精血不能上承 → 目失所養 + 虛熱內擾
全方通過補益肝腎陰血為主,輔以清降虛火,使陰液充足、虛火得平,目自清明。
總結:六黑丸體現中醫「治病求本」思想,從肝腎陰虛之本入手,兼顧清熱明目之標,適用於慢性虛性眼疾,尤重體質調理。
傳統服藥法
桑椹子2兩,青葙子2兩,決明子2兩,夜明砂2兩,黑脂麻2兩,野料豆2兩。
滋陰明目。
將黑脂麻另研起頭,余藥共為細末,冷開水為丸,如綠豆大,約成丸9兩6錢。
每服1錢5分,開水送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六黑丸具有明目補肝腎、益精養血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六黑丸,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夜明砂4兩,望月砂4兩,晚蠶砂4兩,野馬料豆(另研)4兩,黑脂麻8兩。 主治:虛目疾。
六黑丸, 出處:《中藥成方配本》。 組成:桑椹子2兩,青葙子2兩,決明子2兩,夜明砂2兩,黑脂麻2兩,野料豆2兩。 主治:滋陰明目。主治:肝腎兩虧,眼目昏花。
六黑丸,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望月砂4兩,夜明砂4兩,女貞子3兩,馬料豆3兩,黑脂麻3兩,大棗6兩。 主治:平肝滋陰,明目養精;常服益夀延年。主治:一切目疾,無論遠年近日,昏睛散光,風熱赤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