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腸丸

CHUAN CHANG W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4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33%
肝經 33%
膽經 33%
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穿腸丸中加入豬膽汁,主要原因有二:

  1. 通便潤腸:豬膽汁中含有膽汁酸,具有促進腸道蠕動、消化脂肪、排泄廢物的功效,可有效緩解便祕,對於積食、腹脹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2. 清熱解毒:豬膽汁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繁殖,並減輕炎症反應,對於腸胃熱證、濕熱瀉痢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因此,穿腸丸中加入豬膽汁,可起到通便潤腸、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腸胃功能,恢復身體健康。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穿腸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與性味歸經

穿腸丸以豬膽汁為主藥,配伍賽馬蹄、黃連、大黃、甘草、黃芩、連翹、鎮肝息風藥物、柴胡、防風、花椒等多味藥材。綜觀全方,藥性多偏寒涼,其中不乏苦寒、辛溫之品,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疏肝、散風、溫中等功效。

主治病證及治療機理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穿腸丸主要用於治療「大便七八日不通,服諸藥未效」之症。此類便祕往往屬於實熱結滯,腑氣不通所致。

方中:

  • 豬膽汁: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潤燥滑腸之功,能直達病所,軟堅潤下,為方中主藥。
  • 賽馬蹄、黃連、大黃、黃芩、連翹: 皆為苦寒之品,清熱解毒,燥濕瀉火。其中大黃更具瀉下通便之效,能直接蕩滌腸中積滯,加速大便排出。
  • 甘草: 調和諸藥,又能清熱解毒。
  • 鎮肝息風藥物: 或許針對肝氣鬱結,內風擾動,導致腸道蠕動失常之情況,具有平肝鎮靜,息風止顫之效。
  • 柴胡: 疏肝解鬱,使氣機調暢,有助於推動腸道蠕動。
  • 防風: 散風除濕,解表止痛,可能用於排除外邪幹擾,或緩解腸道不適。
  • 花椒: 溫中散寒,止痛殺蟲,用其辛溫之性,可與寒涼藥性相制衡,並可緩解腹部冷痛。

綜觀全方,其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1. 清熱解毒、燥濕瀉火: 針對腸中實熱,以苦寒之藥清解熱毒,燥濕瀉火,釜底抽薪。
  2. 蕩滌積滯、潤腸通便: 大黃、豬膽汁等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蕩滌積滯,潤滑腸道,促進排便。
  3. 疏肝理氣、調暢氣機: 透過柴胡等藥物疏肝理氣,使氣機調暢,腸道蠕動恢復正常。
  4. 溫中散寒,緩解疼痛: 花椒辛溫之性,有助於溫中散寒,緩解寒凝氣滯導致的腹痛。

此方劑之獨特之處,在於其以豬膽汁為主藥,並以多種苦寒瀉下之品,針對實熱便祕,發揮峻下逐實之效,因此能迅速改善大便祕結之症狀。此外,配伍疏肝、散風、溫中之品,也考慮到了病機的複雜性,使全方更為完善。

與其他通便方劑之比較

《聖濟總錄》中還記載了其他多種通便方劑,如皁莢、白梅肉、蜜內服或外敷之法,土瓜根汁、玄明粉內服之法,郁李仁粥、膩粉棗丸等內服之法,以及豬膽導、蜜導、烏梅外用之法。這些方劑,雖然也能起到通便之效,但多屬溫潤或軟堅之品,作用相對溫和,適用於輕症或燥熱兼夾的便祕。而穿腸丸則藥力較強,適用於實熱積滯較重,大便多日不通,且其他方法無效之情況。

結論

穿腸丸以豬膽汁為主,配伍多味苦寒清熱、瀉下通便之藥,兼顧疏肝理氣、溫中散寒,能有效治療實熱積滯所致的嚴重便祕。其治療原理在於清熱解毒、潤燥滑腸、蕩滌積滯、疏肝理氣,使腸道恢復正常蠕動,從而達到通便之目的。此方劑為治療頑固性便祕之有效方劑,但需謹慎使用。

傳統服藥法


豬膽汁1枚。
以蜜2兩,煮令可丸,入膩粉1錢匕,捏如中指長,納下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穿腸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豬膽汁1枚。 主治:大便7-8日不通,服諸藥未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