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水

菟絲子水

TU SI ZI SHU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7%
腎經 25%
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12%
脾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菟絲子水方劑中使用「菟絲子」,是因為菟絲子具有以下兩大特點:

  1. 補腎益精:菟絲子性平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其藥性溫和,適合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小便頻數等症狀。
  2. 滋養肝腎:菟絲子不僅補腎,還具有滋養肝腎、改善視力、延緩衰老的作用。古籍記載,菟絲子能「益精明目,補肝腎」,對於肝腎不足導致的目眩、視力下降等症狀亦有益。

菟絲子水方劑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鶴蝨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菟絲子水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濕熱下注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而鶴蝨可以清熱解毒,消解濕熱,有助於緩解泌尿道炎症。
  2. 抗菌消炎,促進排泄: 鶴蝨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細菌繁殖,同時也能促進腎臟排泄,有利於清除體內毒素,加速炎症消退,配合菟絲子的滋補肝腎功效,能更有效地改善泌尿系統感染。

菟絲子水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精不足等症狀。其組成中包含蛇牀子,這主要是因為蛇牀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與菟絲子形成協同作用。首先,菟絲子本身具有補腎養精的功能,而蛇牀子則有補腎、助陽的效果,兩者結合可以增強整體療效,對於腎虛所致的各種問題尤為有效。

另一方面,蛇牀子還有助於改善性功能,對於因腎虛引起的性功能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這樣的配伍不僅能促進腎氣的提升,還能效果互補,進一步增強身體的抗疲勞能力。此外,蛇牀子還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在清除體內毒素、促進血液循環方面也有幫助。因此,在菟絲子水的配方中加入蛇牀子,可以使整體療效更具多樣性與有效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菟絲子水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記載主治「肛門瘙癢症」,屬中醫「風痒」「濕痒」範疇,古代認為此症多因風濕邪氣蘊結肛門皮膚,或蟲積濕熱下注所致。薰洗之法直接作用于患處,取其祛風除濕、殺蟲止痒之效。

組成藥物與治療原理分析

  1. 菟絲子(乾)

    • 性味甘溫,傳統用於補益肝腎,但外用時取其「溫通止痒」之功。
    • 《本草正義》提及菟絲子能「宣通百脈」,外用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濕郁化痒。
  2. 鶴蝨

    • 苦辛平,專入殺蟲消積之品,為古代驅蛔蟲、蟯蟲要藥。
    • 肛門瘙癢若因蟯蟲夜間出沒肛周產卵所致,鶴蝨可殺蟲滅卵,直折病因。
  3. 蛇床子

    • 辛苦溫,具燥濕祛風、殺蟲止痒雙重功效,為皮膚瘙癢常用藥。
    • 《藥性論》載其「治風毒濕痹,遍身瘙癢」,薰洗可抑制局部濕熱風邪。

配伍邏輯與作用推論

  • 標本兼治:蛇床子燥濕止痒治標,鶴蝨殺蟲除因治本,菟絲子溫通助藥力滲透。
  • 協同增效:三藥均含揮發性成分(如蛇床子素、鶴蝨精油),水煎薰洗時透過蒸汽熏蒸,使藥性直達病所,發揮抗炎、鎮痒、殺蟲作用。
  • 風濕並治:辛味(蛇床子、鶴蝨)散風,苦味(鶴蝨、蛇床子)燥濕,甘味(菟絲子)緩和刺激,契合「濕去風散則痒止」之理。

結論
此方設計針對「蟲濕夾風」之肛門瘙癢,薰洗法借藥性與熱力雙重作用,直接清解局部病理因素,體現中醫外治法「簡便效廉」之特色。

傳統服藥法


乾菟絲子31克,鶴蝨31克,蛇床子31克。
水煎,熏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菟絲子水,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乾菟絲子31g,鶴虱31g,蛇床子31g。 主治:肛門瘙癢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