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靈散

柱靈散

ZH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42%
胃經 28%
大腸經 14%
肝經 14%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柱靈散方中加入高良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消食的功效。柱靈散為治療寒凝氣滯、胸腹疼痛的方劑,高良薑可溫中散寒,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2. 行氣止痛: 高良薑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其辛溫之性,可溫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柱靈散中包含厚朴,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柱靈散主要用於治療濕痰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而厚朴的燥濕化痰功效正好可以解決濕痰阻肺的問題。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胸悶、氣短等症狀。柱靈散中加入厚朴,有助於促進氣血運行,減輕胸部不適感,提高療效。

「柱靈散」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項藥效: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疼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2.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五靈脂亦可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對於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狀亦有幫助。

因此,五靈脂在「柱靈散」方劑中,發揮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以及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柱靈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心腹大痛,甚危急
此症多因寒邪凝滯、氣血瘀阻所致,疼痛劇烈且病勢急迫。「心腹」泛指胸腹部位,古代醫家常將上腹部(如胃脘)與心胸疼痛並論,此方主治之痛可能兼夾寒凝、氣滯與血瘀,屬實證、急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配伍與性味歸經

  1. 良薑(高良薑)

    • 性味:辛熱,歸脾、胃經。
    • 功效:溫中散寒、止痛消食。
    • 作用:針對「寒邪內侵」或「中焦虛寒」所致的心腹冷痛,以辛熱之性驅散寒凝,通暢氣機。
  2. 厚朴

    • 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 功效:行氣消積、燥濕除滿。
    • 作用:疏通脾胃氣滯,解決因氣機壅塞導致的脹滿疼痛,與良薑相配,一溫散一降氣,共奏散寒行氣之效。
  3. 五靈脂

    • 性味:苦甘溫,歸肝經。
    •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
    • 作用:專治「血瘀」導致的刺痛,尤其適合寒凝血瘀(因寒性收引,易致血行不暢)。其油脂性潤,能滑利血脈,與良薑、厚朴協同,針對寒、氣、血三者並治。

組方邏輯

  • 寒凝→氣滯→血瘀的病理鏈:
    寒邪侵襲中焦(良薑散寒)→氣機受阻(厚朴行氣)→久痛入絡,血行不暢(五靈脂化瘀)。三者層層遞進,標本兼顧。
  • 醋調服
    醋味酸收,能引藥入肝經(增強五靈脂活血之效),且酸溫可輔助散瘀,緩解急痛。

推論現代適用症狀

此方可能對下列急症有效:

  1. 急性胃炎、痙攣性胃痛(受寒或氣滯誘發)。
  2. 膽絞痛或輕度心絞痛(寒凝血瘀型)。
  3. 婦科痛經(寒凝血瘀,見經血色暗、塊多)。

關鍵病機:寒、氣、瘀三者相搏,以「劇痛、拒按、得熱稍緩」為辨證要點。


總結

柱靈散以「溫通」為核心,藥簡力專,適合寒邪與氣血互結的急痛證。其配伍體現中醫「寒者熱之」「結者散之」的治則,從氣血層面化解疼痛根源,而非單純鎮痛。

傳統服藥法


良薑(細切,麩炒)、 厚朴、 五靈脂(明淨者)各等分。
上為細末。
熱醋調服1錢。立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柱靈散, 出處:《袖珍》卷二引《聖惠》。 組成:良薑(細切,麸炒)、厚朴、五靈脂(明淨者)各等分。 主治:心腹大痛,甚危急。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