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住痛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原因在於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降血壓等功效。住痛散主要針對腰膝痠痛、筋骨痿軟、風濕痺痛等病症,而杜仲正好可以補益肝腎,改善腰膝痠軟,並舒筋活絡,緩解疼痛,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住痛散中加入茴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功。對於因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的疼痛,茴香能溫通經絡,驅散寒氣,緩解疼痛。
- 健脾開胃助消化: 茴香亦能健脾開胃、消食導滯。對於因脾胃虛寒、消化不良所致的腹痛,茴香可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從而緩解疼痛。
故住痛散中加入茴香,可發揮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以及健脾開胃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各種疼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住痛散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主治「損傷,氣壅疼痛」,意指外力導致的肢體損傷(如跌打挫傷),伴隨氣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局部腫痛。古代傷科重視疏通氣血、消腫定痛,此方即針對此病理框架設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乳香、沒藥(各3錢):
- 為方中君藥,均屬樹脂類,擅「活血止痛」。乳香偏行氣散瘀,沒藥長於散血消腫,二者相輔,共解氣血壅滯之痛。
- 古代傷科視此二藥為「止痛要藥」,因其辛香走竄,能透達經絡,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寒水石(煅,5錢)、滑石(5錢):
- 寒水石煅後增強收斂之性,既能清局部鬱熱(損傷後易化熱),又能吸附濕濁,減輕腫脹。
- 滑石性滑利,助濕熱從小便而解,與寒水石協同「清熱利濕」,防止瘀久化熱。
- 二者為臣藥,針對「氣壅」可能伴隨的濕熱停滯。
冰片(1分):
- 為佐使藥,微量即可「走竄通閉」,其辛涼之性助藥力直達病所,增強止痛效果。
- 古代認爲冰片能「開竅醒痛」,尤其適用於局部劇痛、氣血閉塞嚴重者。
全方作用特點
- 氣血並調:乳香、沒藥主攻氣血瘀滯,寒水石、滑石側重清利濕熱,冰片引藥透達。
- 外用優勢:製為極細末,可外敷患處,直接作用於損傷局部,避免內服可能的不適(如樹脂類藥物對胃腸刺激)。
- 動靜結合:乳香、沒藥為「動藥」活血,寒水石、滑石為「靜藥」清利,冰片調和藥勢,體現傷科用藥「流通而不耗正」的思路。
總結
住痛散以活血行氣為核心,結合清熱利濕,適合「損傷早期」氣血壅滯、輕度化熱的腫痛。其組成層次反映古代對「痛」的認識:不通則痛(氣滯血瘀)、不榮則痛(局部化熱濕阻),故以通、清並舉取效。
傳統服藥法
乳香3錢,沒藥3錢,寒水石(煅,過)5錢,滑石5錢,冰片1分。
上為極細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住痛散, 出處:《傷科匯纂》卷七。 組成:杜仲、大茴、小茴各等分。 主治:損傷,氣壅疼痛。
住痛散, 出處:《外科百效全書》卷一。 組成:乳香3錢,沒藥3錢,寒水石(煅,過)5錢,滑石5錢,冰片1分。 主治:惡毒,惡瘡,作熱作痛者。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