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竹茹醋方劑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止嘔的效果。對於因熱邪犯胃,導致的嘔吐、噁心、胸悶等症狀,竹茹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止咳: 竹茹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對於燥熱傷肺,痰熱阻肺,引起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症狀,竹茹能起到潤肺清熱、化痰止咳的效果。
因此,竹茹醋方劑中加入竹茹,可以起到清熱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對於熱邪犯胃、燥熱傷肺引起的相關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竹茹醋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用於治療「牙齦出血」,屬中醫「齒衄」範疇。古代醫家認為牙齦出血多與胃熱、陰虛火旺或血熱妄行相關,而竹茹醋以浸漬醋液含漱,直接作用於局部,具清熱涼血、收斂止血之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生竹茹
- 性味歸經:甘微寒,入肺、胃、膽經。
- 傳統功效:
- 《本草備要》載竹茹「涼血除熱」,能清胃火、化痰止嘔。
- 生竹茹性寒涼,尤善清解上焦熱毒,針對牙齦出血屬胃火上炎者(伴口臭、牙齦紅腫),可清熱涼血以止血。
- 若用乾竹茹(經曝曬),其寒性稍減,故須加倍用量以達同等藥力。
2. 醋(苦酒)
- 性味歸經:酸苦溫,入肝、胃經。
- 傳統功效:
- 《本草綱目》指出醋能「散瘀血、止血」,其酸收之性可斂瘡止血,局部含漱能收縮黏膜血管,減少出血。
- 酸味亦能「柔肝緩急」,間接抑制肝火犯胃(如壓力所致牙齦出血)。
3. 配伍邏輯
- 寒溫互制:竹茹寒涼清熱為主,醋性溫輔助活血散瘀,二者相合寒而不凝滯,溫而不助火,共奏清熱止血之效。
- 局部作用:醋浸竹茹後,竹茹有效成分(如竹瀝、黃酮類)溶出,含漱時直接作用於牙齦,清熱斂瘡;醋的收澀性加強止血效果,適用於輕度牙齦滲血。
三、治療原理推論
- 清胃涼血:竹茹清胃熱,從源頭減少血熱妄行。
- 酸收止血:醋收斂創面,促使毛細血管收縮。
- 抗菌消炎:醋有一定抑菌作用,可輔助改善牙齦炎症(古代雖無微生物概念,但實證有效)。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路,雖簡潔卻契合「熱者寒之」「酸以收之」的治療原則。
傳統服藥法
生竹茹5錢(無生用乾須加倍)。
用醋浸1宿,不時含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竹茹醋,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二。 組成:生竹茹5錢(無生用乾須加倍)。 主治:牙齦出血。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