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魏丹
ZHU WEI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88)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12%
肺經 12%
肝經 12%
胃經 12%
脾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魏丹方劑中包含硃砂,主要是基於其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對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驚悸怔忡、熱毒瘡瘍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古籍記載,硃砂入心經,能鎮驚安神,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另外,硃砂也能清熱解毒,對於熱毒瘡瘍、口舌生瘡等症也有效。然而,硃砂有毒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朱魏丹方劑中包含阿魏,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行氣止痛:阿魏辛溫走竄,善於行氣止痛,可疏通經絡,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此藥物對於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疝氣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腫散結:阿魏具有消腫散結的作用,能散瘀消腫,化痰止咳,對於痰核瘰癧、乳癰腫痛等病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朱魏丹方劑中加入阿魏,旨在通過其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魏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瘧疾」,古稱「瘧病」,以寒熱往來、發作有時為特徵。方中辰砂(硃砂)與阿魏配伍,前者鎮心安神、清熱解毒,後者化積殺蟲、辟穢截瘧,共奏截瘧之效。人參湯送服,意在補氣扶正,助藥力驅邪,契合瘧疾「正虛邪伏」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探討
辰砂(硃砂)
- 性味甘微寒,歸心經,傳統用於鎮驚安神、清熱解毒。瘧疾發作多伴心神不寧、熱毒內擾,辰砂可安定神志,兼清熱邪。其「光明者」強調選材需純淨,避免雜質毒性影響療效。
- 古醫籍如《本草綱目》載其「治瘧疾」,可能與其沉降之性抑制邪熱亢盛有關。
阿魏
- 辛溫走竄,擅消積殺蟲、辟穢氣。瘧疾古人多歸因於「瘧邪挾穢」,或與蚊蟲傳染相關。阿魏氣味濃烈,可化濁辟穢,直擊瘧邪;其「真者」強調藥材道地性,因偽品效用低下。
- 《本草備要》指其「消肉積、殺小蟲」,或暗示對瘧原蟲(古稱「瘧鬼」)的抑制聯想。
人參湯送服
- 瘧疾易耗氣傷正,人參補元氣,助正氣抗邪。空腹服藥使藥力速達病所,加強截瘧效果。此設計體現「扶正祛邪」思想,避免攻邪傷正。
方劑配伍思維
此方以「鎮靜清熱」與「辟穢攻邪」為核心:
- 辰砂從內安定心神、清泄熱毒,阿魏從外驅逐穢濁瘧邪,一內一外形成夾擊之勢。
- 面糊為丸緩釋藥性,皂角子大之劑量便於掌握,適合瘧疾發作期調控。
推測其治療原理可能基於:
- 穢毒理論:古人視瘧為「穢毒內侵」,阿魏之辛臭能「以毒攻毒」,辰砂鎮壓熱亂,符合「解毒鎮狂」邏輯。
- 氣血調和:瘧疾寒熱交爭,辰砂清心火、阿魏散寒結,人參調和氣血,三者協同恢復陰陽平衡。
此方簡潔而針對性強,反映古代對瘧疾「邪正交爭」病機的直觀認識與藥物配伍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辰砂(光明者)1兩,阿魏(真者)1兩。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皂角子大。
每服1丸,空心人參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朱魏丹, 出處:《濟陽綱目》卷二十三。 組成:辰砂(光明者)1兩,阿魏(真者)1兩。 主治:瘧疾。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