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殼除痔丸

ZHI KE CHU ZH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22%
心經 11%
腎經 11%
肺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脾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枳殼除痔丸方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瀉下通便: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瀉熱通便的功效。痔瘡多因濕熱內蘊、血瘀不通所致,枳殼能促進腸道蠕動,使宿便排出,減輕肛門周圍的壓力,緩解便祕引起的痔瘡疼痛。

2. 化瘀止痛:枳殼還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血瘀凝滯導致的痔瘡疼痛、腫脹,枳殼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達到止痛消腫的效果。

因此,枳殼在枳殼除痔丸中起到瀉下通便、化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痔瘡。

在中藥方劑「枳殼除痔丸」中加入烏頭,主要是利用烏頭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烏頭能夠祛風散寒、止痛,對於治療風寒濕痹、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痔瘡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痔漏

傳統服藥法


大枳殼4兩(去瓤,別為末),大草烏4兩(不去皮尖,別為末)。
審是熱毒氣者,減草烏,增入黃連,槐花之類。
上以草烏細末,入豬大臟內,用醋4-5斤,煮臟十分爛為度,余醋些小,搗候臟爛,入枳殼末,再搗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30丸,空心、臨臥時溫米飲送下。片時以臭椿皮煎湯外洗。
忌熱飲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枳殼除痔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六。 組成:大枳殼4兩(去瓤,别爲末),大草烏4兩(不去皮尖,别爲末)。 主治:痔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