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芷砂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作用。芷砂散主治風寒犯肺,鼻塞流涕,頭痛,故白芷可有效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促進鼻腔通暢。
- 解毒止痛,消腫散結:白芷亦有解毒止痛,消腫散結之功效。對於風寒引起的鼻腔炎症,白芷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同時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解毒消腫作用。
芷砂散的組成中含有硃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鎮靜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歸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鎮靜安神的作用源於其所含的硫化汞,能抑制神經系統的興奮性,達到安神定志的效果。
在芷砂散中,硃砂與其他藥材搭配,可治療心煩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還可清熱解毒,緩解因熱邪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芷砂散主治「驚恐自汗,倦怠困弱」,此證多因心神不寧、氣血耗傷所致:
- 驚恐自汗:
- 「驚恐」屬情志所傷,易擾動心神,導致心氣浮越、衛外不固,腠理開泄而「自汗」。
- 古代醫家認為,驚則氣亂,恐則氣下,二者皆可耗傷心腎之氣,引發汗出不止。
- 倦怠困弱:
- 長期驚恐或汗出過多,可能耗傷氣陰,心脾兩虛,故見乏力、精神萎靡。
此方以「茯神、麥門冬煎湯送服」,更強化了安神滋陰之效:
- 茯神寧心安神,助斂浮越之心氣;
- 麥門冬養陰清心,緩解氣陰不足之倦怠。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配伍解析
白芷(君藥):
- 性辛溫,歸肺、胃經,傳統以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為主,但亦能「燥濕止汗」。《本草綱目》載其能「治風邪……自汗」。
- 因自汗多與衛氣不固、腠理疏鬆相關,白芷辛散而燥,可外固肌表、內斂汗液,尤其適合風邪擾動或氣虛不攝之汗證。
朱砂(臣藥):
- 甘微寒,歸心經,為重鎮安神要藥。《神農本草經》言其「養精神,安魂魄」。
- 驚恐傷神時,朱砂能直接鎮攝浮越之心神,平定氣亂,從根本緩解因神擾所致之自汗與乏力。
(二)組方邏輯推理
標本兼治:
- 治標:朱砂重鎮以安神,遏制驚恐之病因;白芷斂汗以固表,改善自汗之症狀。
- 治本:茯神、麥門冬煎湯既可助朱砂安神,又能滋養心陰,補益倦怠之虛。
動靜結合:
- 白芷辛散(動)以調暢氣機,朱砂沉降(靜)以安定心神,一升一降,恢復氣血平衡。
藥勢協同:
- 白芷偏走表,朱砂偏入裡,二者配伍形成「外固內守」之勢:白芷防止津液外泄,朱砂內護心神,共奏止汗定志之功。
三、延伸推論
此方雖簡,但契合中醫「驚則氣亂,汗為心液」之理論,適用於:
- 心氣浮越型自汗:汗出伴心悸、易驚,苔薄白,脈細數。
- 輕度心脾兩虛:因汗多傷陰耗氣,兼見疲勞、睡眠不穩者。
惟方中朱砂為礦物藥,長期服用需審慎,然此屬現代用藥考量,古代醫家重在即時療效與配伍平衡。
傳統服藥法
白芷1兩,朱砂5錢。
上為末。
每服1錢,茯神、麥門冬煎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芷砂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白芷1兩,朱砂5錢。 主治:驚恐自汗,倦怠困弱。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