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油垢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是利用其以下兩項特性:
- 潤滑性:香油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可使膏藥更容易塗抹於皮膚,並有助於藥物成分滲透至患處,發揮其療效。
- 延緩藥性:香油具有較高的沸點,能使膏藥中的藥性成分緩慢釋放,達到持續性的療效。同時,香油也能避免藥材因長時間浸泡而腐敗變質,提升藥膏的保存期限。
總之,香油在油垢膏中扮演著潤滑劑和緩釋劑的角色,有助於藥效的發揮和藥膏的保存。
油垢膏中包含輕粉,其原因主要有二:
- 殺菌消炎:輕粉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殺菌消炎的功效。油垢膏常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而輕粉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長,緩解炎症反應。
- 燥濕止癢:輕粉性燥,能吸附皮膚表面的濕氣,減輕瘙癢症狀。油垢膏中常添加其他清熱燥濕的中藥,與輕粉共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然而,輕粉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應遵醫囑,嚴格控制劑量,避免長期或過量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油垢膏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血風瘡」,屬古代中醫皮膚瘡瘍範疇。血風瘡多因風濕熱毒鬱結肌膚,或血虛風燥所致,常見皮膚搔癢、紅腫、潰爛流滋等表現。傳統以「男子頭垢」、「綿網巾灰」等穢濁之物外用,取其「以濁攻濁」之效,推測用於濕熱腐潰型瘡瘍,具收斂燥濕、拔毒生肌之功。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男子頭垢:
古人認為頭垢(髮際油脂垢穢)具「通散鬱毒」之性,可能因其黏滯質地能吸附瘡面穢液,或含微量角蛋白與皮脂,形成保護層,促進瘡口收斂。破舊綿網巾灰:
棉織品燒灰後成炭,性燥澀,能止血斂瘡。其炭化結構可吸附瘡面滲液,輔助乾燥瘡面,類似現代「炭類敷料」原理。真麻油:
熟麻油性潤而無火毒,可調和諸藥,潤澤瘡周燥裂肌膚,並助藥滲透。其脂肪酸或能軟化痂皮,利於腐膿排出。真輕粉(主要成分為氯化亞汞):
具強力殺蟲攻毒、祛腐生肌之效,直接抑制瘡面微生物,加速壞死組織脫落。然其毒性需慎用,古代取「以毒攻毒」思路,針對頑瘡腐爛。
配伍邏輯
全方以「穢濁(頭垢)-燥澀(巾灰)-潤澤(麻油)-攻毒(輕粉)」四層作用:
- 頭垢與巾灰:協同吸附瘡毒、收濕拔膿。
- 麻油:緩解燥烈之性,防瘡面乾裂。
- 輕粉:強化殺毒,促進瘡口淨化。
此方體現中醫「腐不去則新不生」的瘍科理念,先以濁物拔腐,再以輕粉蝕瘡,終以麻油潤養,符合「七日痊癒」的階段性修復推論。唯其效機或與古代瘡瘍環境(如微生物菌種差異)相關,今人需辨證審用。
傳統服藥法
男子頭垢不拘多少,破舊綿網巾(燒灰)1錢,真香油(煎熟),真輕粉5分。
男子頭垢不拘多少,取淨,再將破舊綿網巾燒灰,真麻油煎熟調勻,入真輕粉5分,做膏。
貼之。7日痊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油垢膏,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男子頭垢不拘多少,破舊綿網巾(燒灰)1錢,真香油(煎熟),真輕粉5分。 主治:血風瘡。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