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銀末丸中包含銀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銀箔具備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古籍記載,銀箔可「解毒辟邪」,而現代研究也證實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抑菌止痛: 銀箔能抑制細菌生長,並可緩解疼痛,這在治療一些外傷感染或潰瘍時,能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銀末丸中銀箔的含量一般較少,主要發揮其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銀末丸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鐵粉。根據中醫理論,鐵粉被認為具有補血、止血以及安神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上,銀末丸通常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鐵元素是人體製造血紅素的重要成分之一,能有效改善貧血狀態。而從中醫角度來看,血虛常伴隨著氣虛,故方中加入鐵粉不僅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鐵質,還能藉由鐵質的性質來增強血液的生成,達到調和氣血、固本培元的效果。此外,鐵粉也被認為能夠增強藥物的吸收與利用效率,使其他成分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在銀末丸的配方中加入鐵粉,既符合現代營養學原理,也貼合了中醫對疾病治療的理念。
銀末丸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和內科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的化合物),這在當今的醫學標準中可能引起爭議。鉛丹主要含有鉛的氧化物,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古代醫學認為其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在某些病症中顯示了療效。
然而,鉛是重金屬,長期或過量攝入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毒性,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腎臟等器官有損害。因此,儘管古代醫學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鉛丹能達到療效,但現代醫學對於其安全性持謹慎態度,已經有許多國家限制或禁用含鉛的藥物。
在分析銀末丸的組成時,應該考慮到這一傳統療法與現代醫學安全標準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當今人們對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主治功效
銀末丸
銀末丸,中藥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鑑》。
組成
- 銀箔:性寒,味甘、辛,有小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定驚、解毒消腫之功效。
- 鐵粉:性涼,味甘、澀,無毒。歸肝、腎經。具有補血養肝、益腎固精之功效。
- 鉛丹:性微寒,味甘、澀,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定驚、解毒消腫之功效。
功效
- 鎮靜安神
- 清熱定驚
- 解毒消腫
主治
- 癲癇
- 小兒驚風
- 熱病神昏
- 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3-5克,一日2-3次。
- 外用,研末撒於患處。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老人慎用。
- 服用本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之物。
- 不宜久服,久服則傷正氣。
總結
銀末丸主要成分是銀箔、鐵粉和鉛丹,具有清熱定驚、解毒消腫之功效。主治癲癇、小兒驚風、熱病神昏、瘡瘍腫毒等症。
傳統服藥法
銀末半兩,鐵粉1兩,黑貓兒糞1兩(炒),黃丹2兩。
上為末,以醋飯為丸,如綠豆大。
如患5年,服15丸;患10年,服20丸;患15年,服30丸。初服時,於食前以熱酒送下。如服5服不吐不瀉,即第6服用水1大盞,煎黃耆末2錢,煎至5分,溫酒下丸藥。須臾吐粘痰,每日空心服之不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鉛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末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銀末半兩,鐵粉1兩,黑貓兒糞1兩(炒),黃丹2兩。 主治:風癇。積年不癒,發時迷悶吐沫,或作牛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