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銀末丸中包含銀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銀箔具備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古籍記載,銀箔可「解毒辟邪」,而現代研究也證實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 抑菌止痛: 銀箔能抑制細菌生長,並可緩解疼痛,這在治療一些外傷感染或潰瘍時,能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銀末丸中銀箔的含量一般較少,主要發揮其輔助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銀末丸為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在其組成成分中包含了鐵粉。根據中醫理論,鐵粉被認為具有補血、止血以及安神的作用。在臨床應用上,銀末丸通常用於治療因血虛導致的各種症狀,例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鐵元素是人體製造血紅素的重要成分之一,能有效改善貧血狀態。而從中醫角度來看,血虛常伴隨著氣虛,故方中加入鐵粉不僅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鐵質,還能藉由鐵質的性質來增強血液的生成,達到調和氣血、固本培元的效果。此外,鐵粉也被認為能夠增強藥物的吸收與利用效率,使其他成分更好地發揮作用。因此,在銀末丸的配方中加入鐵粉,既符合現代營養學原理,也貼合了中醫對疾病治療的理念。
銀末丸是一種傳統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皮膚病和內科疾病,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鉛的化合物),這在當今的醫學標準中可能引起爭議。鉛丹主要含有鉛的氧化物,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古代醫學認為其能夠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並在某些病症中顯示了療效。
然而,鉛是重金屬,長期或過量攝入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毒性,對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和腎臟等器官有損害。因此,儘管古代醫學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鉛丹能達到療效,但現代醫學對於其安全性持謹慎態度,已經有許多國家限制或禁用含鉛的藥物。
在分析銀末丸的組成時,應該考慮到這一傳統療法與現代醫學安全標準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當今人們對健康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銀末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風癇,積年不癒,發時迷悶吐沫,或作牛聲」。
傳統中醫所述「風癇」,乃癲癇發作之屬,多因風痰上擾、肝風內動,導致神識昏蒙、肢體抽搐、口吐白沫,甚或發出異常聲響(如牛聲)。此類病症多遷延難癒,反覆發作,與現代醫學之「癲癇」相似。方中強調「積年不癒」,顯示其適用於慢性、頑固性癇症,推測其機理在於豁痰熄風、鎮驚安神,尤重痰濁膠結之證。
組成與治療原理推論
1. 方藥組成解析
- 銀末(半兩):
傳統認為金屬類藥材(如銀、金箔)具「重鎮安神」之效,可沉降浮越之風陽,安定神魂。銀末性寒,或兼清熱解毒,適合痰熱擾神之癇證。 - 鐵粉(一兩):
鐵粉(或稱「生鐵落」)為古代鎮驚要藥,《素問》提及「生鐵落飲」治狂癲,其質重下行,能平肝鎮驚、降逆痰火,契合風癇肝風內動之病機。 - 黑貓兒糞(一兩,炒):
此為冷僻藥材,古方或取「祛風痰、通竅」之意。貓糞(別名「蠱屎」)炒製後減其毒性,《本草綱目》載其治「鬼疰、驚癇」,可能借其走竄之性化痰開閉。 - 黃丹(二兩):
即鉛丹,性寒質重,能墜痰鎮驚,但有毒,古方常用於頑痰癲癇。與銀末、鐵粉協同,增強鎮降之力。
2. 製服法與藥效發揮
- 醋飯為丸:
醋味酸收,能引藥入肝(肝主風),兼助化痰散結;米飯和胃,緩和諸藥峻烈之性。 - 漸進加量:
依病程長短調整劑量(5年15丸,10年20丸等),顯示古人對慢性癇證的「緩攻積痰」思路。 - 酒送服:
初服熱酒助藥力上行,若未見吐瀉(排痰反應),則改黃耆煎湯下藥。黃耆補氣升陽,可能防鎮降太過而致正虛,亦助痰涎外排(「須臾吐粘痰」)。
3. 治療機理綜論
此方以重鎮墜痰為主軸,結合祛風開竅:
- 金屬藥(銀、鐵、鉛):鎮肝熄風,安定心神,針對「風動痰升」之病機。
- 貓糞、黃丹:攻逐膠結之痰濁,特別適用於痰涎壅盛、發作時聲沫俱出者。
- 吐痰反應:古人認為「癇因痰作」,透過催吐祛除膈上痰涎,斷病之源。
總結:銀末丸為古代治風癇專方,峻猛而專攻痰瘀,透過重鎮、豁痰、通竅三法,適合痰濁深伏、久病癇發之實證,體現「痰去則風熄」的傳統思路。
傳統服藥法
銀末半兩,鐵粉1兩,黑貓兒糞1兩(炒),黃丹2兩。
上為末,以醋飯為丸,如綠豆大。
如患5年,服15丸;患10年,服20丸;患15年,服30丸。初服時,於食前以熱酒送下。如服5服不吐不瀉,即第6服用水1大盞,煎黃耆末2錢,煎至5分,溫酒下丸藥。須臾吐粘痰,每日空心服之不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鉛丹,有毒,不可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銀末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銀末半兩,鐵粉1兩,黑貓兒糞1兩(炒),黃丹2兩。 主治:風癇。積年不癒,發時迷悶吐沫,或作牛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