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異聖散作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配方中包含豬蹄,主要取其滋補與活血之效。在中醫理論裡,豬蹄性平、味甘鹹,入腎經和胃經,具有補腎益髓、滋陰潤燥、強筋壯骨及活血通絡之功。對於因血虛、腎虧所致的肢體疲軟無力、關節疼痛或骨折後恢復期,豬蹄能提供豐富的膠原蛋白與微量元素,促進骨骼健康,加速傷口癒合。此外,豬蹄富含的膠質還有助於改善皮膚乾燥,增強肌膚彈性。在異聖散中,豬蹄與其他草藥配合,共同發揮調理身體、滋補強身的作用,尤其適合於病後體虛、產後調理及老年人群,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然而,使用任何中藥方劑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確保安全與適宜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異聖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癇病日發數次,諸藥不能癒」,意指反覆發作之癲癇,且對其他藥物治療反應不佳者。癲癇在中醫屬「癇證」,多因風痰閉阻、肝風內動或痰火擾神所致,發作時常見抽搐、神昏、口吐涎沫等症。異聖散針對此病機,以化痰熄風、鎮驚安神為核心作用。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豬蹄甲(製炭用)
- 製炭後性收斂,傳統認為可「祛風痰、止驚癇」。
- 炒炭存性後,既能化痰,又能緩解抽搐,符合「炭藥止血熄風」的運用邏輯。
- 以麻油調和,增強潤滑痰涎、熄風通路之效。
金石類藥(金星石、銀星石、青礞石)
- 青礞石:傳統峻下痰熱之品,專攻「老痰膠結」,破滌痰涎以除癇證根因。
- 金星石、銀星石:古本草載其「鎮驚安神」,與青礞石協同,既可重鎮熄風,又能化解痰熱上擾。
- 三石以「馬糞和泥固濟」煅製,古代認為馬糞火煅可增強藥性溫平,減其燥烈,同時「出火毒」避免傷正。
配伍邏輯
- 痰癇並治:青礞石主攻痰,金石類鎮驚,豬蹄炭化痰兼熄風,形成「破痰—鎮驚—熄風」三方協力。
- 劑型設計:粉末以漿水調服,漿水性涼輕清,助藥力上行;空腹服可速達病所。
推論可能功效機轉
此方結合動物藥與礦物藥,針對「風痰膠結」之頑固癇證:
- 化痰:青礞石與豬蹄炭破除痰濁,切斷癇證發作的病理基礎。
- 鎮肝熄風:金石重鎮潛陽,抑制肝風妄動,減少抽搐頻率。
- 調和藥性:麻油潤燥,緩解金石燥烈,適合小兒稚陰之體。
整體而言,異聖散體現了古代「峻藥緩攻」的思路,以金石之猛力配伍製炭之緩和,標本兼顧,適用於痰風交阻、反覆發作之癇證。
傳統服藥法
豬蹄甲不以多少(淨洗,去帶毛處,銼碎,於鍋內炒令煙盡,取出於地上厚鋪紙,薄攤其藥,以盆蓋之,候3日出火毒畢,為細末),金星石半斤,銀星石半斤,青礞石半斤(3石同人1盒內,以馬糞和泥固濟,曬乾,先用熟火漸漸燒之,次添炭火煅令通赤,取出,仍先令掘1地坑,深1尺,取藥盒在地坑內,用上蓋埋2日出火毒,為細末)。
上用豬蹄末2兩,石末1兩半,再研勻細,入生麻油半兩再研極勻。
每服半錢,以漿水研100遍調下,空心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異聖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六。 組成:豬蹄甲不以多少(淨洗,去帶毛處,銼碎,于鍋內炒令煙盡,取出于地上厚鋪紙,薄攤其藥,以盆蓋之,候3日出火毒畢,爲細末),金星石半斤,銀星石半斤,青(??)石半斤(3石同人1盒內,以馬糞和泥固濟,曬乾,先用熟火漸漸燒之,次添炭火煅令通赤,取出,仍先令掘1地坑,深1尺,取藥盒在地坑內,用土蓋埋2日出火毒,爲細末)。 主治:小兒癇病日發數次,諸藥不能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