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豬寄湯」方劑中包含「豬蹄」,主要原因如下:
- 補益筋骨: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軟骨素等物質,能有效滋養筋骨,對於筋骨痠痛、勞損、骨折癒合等症狀有輔助療效。
- 活血通絡:豬蹄性平味甘,具活血通絡之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亦有助於改善關節靈活性。
因此,豬蹄在「豬寄湯」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能有效改善與筋骨相關的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豬寄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虛勞,陰濕癢,生瘡」,屬虛勞兼濕熱下注之證。古人認為虛勞氣血不足,易致外邪(如濕熱)侵襲下焦,引發陰部濕癢、瘡瘍。外用洗滌之法,直接作用患處,清熱燥濕、斂瘡止癢。
組成與治療原理
豬蹄:
- 《本草綱目》載豬蹄可「滑肌膚,去寒熱」,其富含膠質,外用能形成保護層,緩解皮膚潰瘍。
- 古代取其「滋潤」之性,潤澤瘡面,防乾裂疼痛,兼助寄生藥效滲透。
槐樹寄生:
- 槐寄生苦涼,善清下焦濕熱,《名醫別錄》言其「主洗瘡疥」,具殺蟲止癢、收斂生肌之效。
- 方中重用一升,凸顯其為君藥,針對濕熱癢瘡。
配伍邏輯
- 外治協同:豬蹄潤燥護瘡,防止寄生過於苦燥傷皮;寄生清熱祛濕,化解豬蹄潛在滋膩,二者相制相成。
- 煎洗導引:煮取藥液外洗,藉溫熱促進局部氣血循環,帶藥力直達病所,去腐生新。
推論應用
此方設計體現「標本兼顧」思維:虛勞為本,濕瘡為標。外用雖不補虛,但通過清濕熱、斂瘡口,間接改善氣血耗損,符合「祛邪以安正」的古法。
傳統服藥法
豬蹄2枚(銼),槐樹寄生(細銼)1升。
以水5升,煮取3升,去滓,看冷熱,洗瘡3-5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豬寄湯,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豬蹄2枚(銼),槐樹寄生(細銼)1升。 主治:虛勞,陰濕癢,生瘡。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