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膏

龍鳳膏

LONG FE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33%
胃經 33%
脾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鳳膏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雞蛋性平味甘,富含蛋白質、卵磷脂等營養成分,具有滋陰潤燥、補益氣血的功效。龍鳳膏多用於治療皮膚乾燥、瘙癢、脫屑等症狀,雞蛋的滋潤作用能緩解皮膚乾燥,促進傷口癒合。
  2. 收斂止癢: 雞蛋清具有收斂止癢的作用,能有效舒緩皮膚瘙癢症狀。龍鳳膏中加入雞蛋清,能增強方劑的止癢效果,幫助患者更快地緩解不適。

總之,雞蛋在龍鳳膏中的加入,不僅能提供營養,更能發揮其滋陰潤燥、收斂止癢的功效,有效改善皮膚問題。

龍鳳膏中包含蚯蚓,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活血化瘀: 蚯蚓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其含有蚯蚓酶、蚓激酶等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溶解血栓,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消腫止痛: 蚯蚓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可有效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水腫,對於瘡瘍腫毒、毒蛇咬傷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龍鳳膏中加入蚯蚓,旨在充分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藥性,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鳳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龍鳳膏主治「一切惡瘡」。古代所謂「惡瘡」,泛指頑固難癒、潰爛流膿或紅腫熱痛之瘡瘍,可能包括癰疽、疔瘡、潰瘍、濕疹等皮膚瘡毒。此方外敷,通過清熱解毒、斂瘡生肌,以促進瘡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鳳凰殼(雞蛋殼)

    • 性味歸經:微寒,味甘澀,入脾、胃經。
    • 功效
      • 收斂瘡口:炒黃後研末,具吸附與斂瘡作用,適用於潰瘍久不癒合。
      • 中和酸性:蛋殼含碳酸鈣,可緩解瘡面滲出液之刺激,減少炎症。
      • 微寒清熱:輕度清解瘡毒熱邪。
  2. 蚯蚓糞(地龍糞)

    •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淡,入肝、脾經。
    • 功效
      • 清熱解毒:寒性可緩解瘡瘍熱毒紅腫。
      • 利濕消腫:吸附瘡面滲液,保持創面乾燥。
      • 化瘀生新: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助組織修復。
  3. 臘月豬脂油

    • 作用
      • 潤膚生肌:油脂滋養瘡面,防乾裂,助癒合。
      • 賦形載藥:調和藥末成膏,延長藥效黏附時間。
      • 傳統臘月取油:古人認為臘月豬脂性質穩定,不易腐壞。

三、配伍與原理

  • 協同清熱斂瘡
    鳳凰殼之收斂與蚯蚓糞之清熱相輔,針對瘡瘍「熱毒未清、潰後不斂」的病機。
  • 物理作用
    二藥為細末,可吸附瘡面分泌物;豬脂油形成保護膜,隔絕外邪。
  • 傳統取象比類
    「龍」(蚯蚓)潛地通絡,「鳳」(雞蛋殼)覆護生肌,暗喻「龍鳳相配」以祛腐生新。

四、適用場景推論

此方較宜用於:

  1. 慢性潰瘍久不收口。
  2. 輕度熱毒瘡瘍,紅腫不甚者(若熱毒熾盛需內服藥為主)。
  3. 無嚴重化膿或壞死組織的瘡面(否則需先拔毒祛腐)。

總結:龍鳳膏以簡單配伍外治惡瘡,體現「斂瘡不滯邪,清熱不傷正」的思路,符合古代「簡便廉效」的用藥特點。

傳統服藥法


鳳凰殼(即出雞蛋殼,不拘多少,微火炒黃色,為細末)、蚯蚓糞末各等分。
用臘月豬脂油調膏。
敷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龍鳳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鳳凰殼(即出雞蛋殼,不拘多少,微火炒黃色,爲細末)、蚯蚓糞末各等分。 主治:一切惡瘡。

龍鳳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 組成: 龍鳳膏(《攝生眾妙方》卷十。)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十。別名:龍鳳丹組成:烏雞卵1個,地龍(活者細小者)1條。主治:預防痘疹。 。 主治:預防痘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