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血丹方劑中包含花蕊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瘀血:花蕊石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腫脹、閉經等症狀,花蕊石能夠有效疏散瘀血,改善血流,緩解症狀。
2. 改善血液循環:花蕊石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利於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對於一些因血瘀引起的病症,例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花蕊石都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總而言之,花蕊石在化血丹方劑中扮演著疏散瘀血、改善血液循環的角色,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血丹方劑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之效。化血丹旨在活血化瘀,消散瘀血,三七可增強其功效,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情況。
- 補氣益血: 三七亦具補氣益血之效。化血丹多用於氣血不足、瘀血阻滯等症,三七可補益氣血,增強血液生成,有助於改善血虛情況,進一步提升療效。
化血丹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血餘炭性寒,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炭化後的特殊性質,能吸附瘀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化瘀止痛的效果。
-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防止炎症擴散,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因此,血餘炭在化血丹方劑中,扮演著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各種瘀血阻滯、熱毒壅盛的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化血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化血丹」主治咳血、吐衄(泛指口鼻出血,如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大小便出血)。此方劑以止血化瘀為核心,適用於因瘀血阻絡或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症狀。古代醫家認為,出血證若兼有瘀滯,單純止血易留瘀為患,故需止血與化瘀並行。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花蕊石(煅存性)
- 性味酸澀平,歸肝經,為化瘀止血要藥。煅製後增強收斂止血之效,且能散瘀滯,適合瘀血內阻之出血。
三七
- 性甘微苦溫,既能止血又可活血,有「止血不留瘀」之特點。其雙向調節作用,對咳血、吐衄、便血等各類出血均有良效,尤擅長處理瘀血兼出血之證。
血余炭(煅存性)
- 即人髮煅炭,味苦性平,入肝、胃經。煅炭後增強收斂止血作用,兼能化瘀通淋,對尿血、便血效果顯著,與三七、花蕊石協同強化止血化瘀之效。
方劑配伍邏輯
- 止血與化瘀並行:三者均為「炭藥」或具化瘀特性,煅製後止血力增,但保留活血之性,符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治療原則。
- 作用層次兼顧:花蕊石偏重化解內臟瘀血,三七廣泛調節全身血脈,血余炭側重下焦出血(如二便下血),三藥合用,覆蓋上中下三焦出血病證。
- 標本兼治:止血治標,化瘀治本,防止血止後留瘀變生他疾。
此方體現中醫「通因通用」的治法思想,通過活血以止血,適用於出血夾瘀之實證,而非虛寒性出血。
傳統服藥法
花蕊石(煅存性)3錢,三七2錢,血余(煅存性)1錢。
理瘀血。
上為細末。
分2次,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血丹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服用化血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血丹, 出處:《衷中參西》上冊。 組成:花蕊石(煅存性)3錢,三七2錢,血餘(煅存性)1錢。 主治:理瘀血。主治:咳血,吐衄及二便下血。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