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黃土塗頭方

二物黃土塗頭方

ER WU HUANG TU TU TOU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33%
心經 33%
脾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物黃土塗頭方」中包含「黃土」,主要原因如下:

  1. 吸濕性: 黃土具有強烈的吸濕性,能有效吸附頭皮分泌的油脂、汗水等,達到清潔頭皮的效果。
  2. 收斂止癢: 黃土性涼,能收斂毛孔,減輕頭皮炎症,緩解瘙癢症狀。

此外,黃土也具有一定的吸附毒素、殺菌功效,有助於改善頭皮環境,促進毛髮健康生長。

二物黃土塗頭方中包含蚯蚓,此乃因蚯蚓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

古人認為,頭風、頭疼、瘡瘍等症皆與熱毒有關。 蚯蚓入藥能清熱解毒,並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頭部血液供應,達到消炎止痛、改善頭部不適之效。

此外,蚯蚓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能滋養頭部組織,促進頭髮生長,故於治療頭部疾患時,亦有輔助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物黃土塗頭方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要用於「少小客忤」,即小兒因外來刺激(如陌生人、異物、環境變化等)引發的驚嚇、夜啼、煩躁不安等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與「氣機逆亂」或「心神不寧」相關,外治法透過塗抹藥物於頭部及五心(手心、腳心、胸口),以安定神志、導引邪氣外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灶中黃土(伏龍肝)

    • 性味:辛、微溫。
    • 傳統功效:具有溫中、止嘔、收斂、安神之效。《本草綱目》記載其能「治小兒驚癇」,且灶土長期受火煅燒,中醫認為其具「鎮攝」之力,可安定浮越之陽氣,適合驚擾所致之症。
  2. 蚯蚓屎(蚓蟦)

    • 性味:鹹、寒。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通絡。《名醫別錄》指出其能「去熱邪,解煩悶」,此處可能取其寒涼之性,平衡灶土溫性,並協助清解小兒因驚忤產生的無形熱擾。

配伍與外用機理

  • 溫涼並用:灶土溫攝,蚯蚓屎涼散,二者調和後可平調氣血,既不助熱亦不過寒,適合小兒稚陰稚陽之體。
  • 丸塗頭面與五心:頭為諸陽之會,五心為陰陽交會之處,塗藥於此可調和全身氣機。借外用藥物之氣味與性味,由表透里,達到「從外治內」的效果。
  • 雞子黃或雞子清為輔:雞子黃性甘平,能滋陰潤燥;雞子清性涼,清熱解毒。二者作為賦形劑,可增強藥物附著性,同時輔助鎮靜或清熱之效。

推論此方設計意圖
古人可能觀察到小兒「客忤」多屬突發性氣機紊亂,內服藥恐不易接受,故選外用溫攝與涼散並行之品,透過體表吸收與經絡傳導,緩解驚嚇後的不適。灶土象徵「中土」之穩,蚯蚓屎具「通絡」之動,一靜一動,暗合調和陰陽之旨。

傳統服藥法


灶中黃土(熟者)、蚯蚓屎各等分。
上為末,水為丸,如雞子黃大。
塗兒頭上及五心,良。一方雲:雞子清和如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物黃土塗頭方, 出處:《千金》卷五。 組成:竈中黃土(熟者)、蚯蚓屎各等分。 主治:少小客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