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節湯
SAN JI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三節湯中加入石南葉,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功效。
石南葉性涼,味苦,歸肺、肝經。其含有揮髮油、酚類、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在三節湯中,石南葉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其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消除濕熱之邪,利濕止癢作用則可以緩解皮膚瘙癢,促進瘡瘍癒合。
因此,石南葉作為三節湯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幫助治療相關疾病。
三節湯中加入蠶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蠶砂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三節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而蠶砂能促進水液代謝,排出體內多餘水分,達到消腫之效。
- 清熱解毒:蠶砂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能清除體內熱毒,對於因熱毒蘊結而導致的水腫,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蠶砂在三節湯中發揮著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水腫症狀。
三節湯中包含麻黃,乃因其辛溫發散之性,可宣肺解表,用於外感風寒之證,如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
麻黃為三節湯之君藥,其藥性溫和,善於開腠理,使外邪得解,並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發熱、頭痛等症狀。
此外,麻黃亦可配合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共同發揮散寒解表、調和營衛之功效,以達到治療外感風寒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三節湯:治療腳氣、偏風、歷節風、手足不隨疼痛的中醫方劑
三節湯,出自宋代太醫局《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三種中藥組成,分別是生麻黃、蠶砂和石南葉,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的功效,主治腳氣、偏風、歷節風、手足不隨疼痛等疾病。
1.麻黃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麻黃的莖枝,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2.蠶砂
蠶砂為蠶科昆蟲家蠶的乾燥糞便,性辛溫,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活血通經等功效。其中,它的活血化瘀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凝集等機制來實現的。蠶砂的通經絡作用是通過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除血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來實現的。蠶砂的祛風除濕作用是通過辛溫解表、祛風散寒、化濕除痺來實現的。蠶砂的和胃化濁作用是通過行氣活血、理氣止痛、溫陽散寒等機制來實現的。蠶砂的活血通經作用是通過活血化瘀、溫陽散寒、促進子宮收縮等機制來實現的。
3.石南葉
石南葉為薔薇科植物石南的葉子,性微溫,具有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溫經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其中,祛風除濕是石南葉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關節炎、腰腿痛等疾病;活血化瘀可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淤血等症狀;溫經止痛可治療宮寒腹痛、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清熱解毒則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疾病。
三節湯的臨牀應用
三節湯主要用於治療腳氣、偏風、歷節風、手足不隨疼痛等疾病。腳氣,是指足部腫脹疼痛,以致行走困難。偏風,是指身體一側突然麻木、疼痛、口眼歪斜。歷節風,是指關節腫痛疼痛,活動受限。手足不隨疼痛,是指手足麻木不仁,疼痛難忍。三節湯通過發汗解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疾病的症狀。
總結
三節湯是中醫中藥治療腳氣、偏風、歷節風、手足不隨疼痛的常用方劑,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的功效。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石南節3兩,杉木節3兩,松木節3兩,茵芋3兩,蒴藿3兩,原蠶砂3兩,麻黃根3兩,蓖麻葉3兩,柳蛀3兩,糞煮絮3兩,桶中灰3兩。
上銼細。
用水1鬥5升,煮取1鬥,乘熱淋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三節湯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因此不宜在感冒發熱、體虛、孕婦等情況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節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四。 組成:石南節3兩,杉木節3兩,松木節3兩,茵芋3兩,蒴藿3兩,原蠶砂3兩,麻黃根3兩,蓖麻葉3兩,柳蛀糞3兩,煮絮桶中灰3兩。 主治:腳氣,及偏風、歷節風、手足不隨疼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