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麥飲子

瞿麥飲子

QU MAI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活法機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小腸經 25%
心經 25%
膀胱經 12%
腎經 12%
肺經 12%
膽經 12%
小腸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肺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瞿麥飲子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與瞿麥同用,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對於熱毒壅盛、癰腫疔瘡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疏散風邪、宣通氣滯:連翹除了清熱解毒,還兼具疏散風邪、宣通氣滯的作用。與瞿麥配合,可有效地解除風邪阻滯、氣血瘀滯所導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瞿麥飲子中包含瞿麥,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利水消腫: 瞿麥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其可通利水道,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清熱解毒: 瞿麥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赤澀等症狀。

因此,瞿麥飲子中加入瞿麥,正是利用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以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並可兼治熱毒壅滯所致的發熱、口渴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瞿麥飲子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瘰疬」,即現代所指淋巴結結核或慢性淋巴結炎,多因痰火鬱結、氣滯血瘀所致。古代醫家認為,瘰疬與肝膽鬱熱、三焦火熾相關,症狀可見頸側結塊、紅腫疼痛,或破潰流膿。瞿麥飲子以清熱散結為核心,針對熱毒蘊結之病機。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連翹(重用1斤)

    • 性味歸經:苦微寒,入心、肺、膽經。
    • 功效解析
      •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寒熱,鼠瘻,瘰疬」,直接對應瘰疬病證。
      • 清熱解毒力強,尤擅消散癰腫結聚,故為方中主藥。
      • 兼能疏風透邪,防止熱毒內陷。
  2. 臣藥:瞿麥穗(半斤)

    •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小腸經。
    • 功效解析
      • 傳統用於利尿通淋,但此方取其「破血消癰」之功(《日華子本草》言其「排膿、消腫毒」)。
      • 能疏通血絡、散結消腫,助連翹化解痰瘀互結之瘰疬。
      • 苦寒之性協同連翹降火,導三焦熱邪下行。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清解與散結並行:連翹清解上焦熱毒,瞿麥穗活血散結,二者合用,既斷熱毒之源,又破有形之結。
  • 重劑量設計:連翹用量倍於瞿麥穗,突出清熱為主、散結為輔的治療思路,符合「熱清則結自散」之理。
  • 煎服法意義:臨臥服藥,可能借夜間陰氣助藥力沉降,增強清熱效果;水煎保留輕揚之性,使藥效趨於上焦頸項部位。

四、推論延伸
此方雖簡,但體現「藥專力宏」之效,尤其適合熱毒初結、未成膿之瘰疬。連翹、瞿麥均具苦寒沉降之性,能抑制火熱上炎,防止瘰疬潰爛。後世治療瘰疬方劑(如仙方活命飲)亦常見連翹配伍,可見其清熱散結地位。

傳統服藥法


連翹1斤,瞿麥穗半斤。
上為末。
水煎,臨臥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瞿麥飲子, 出處:《活法機要》。 組成:連翹1斤,瞿麥穗半斤。 主治:瘰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