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靈丹

麥靈丹

MAI L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3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53%
心經 46%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麥靈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相關的虛弱症狀。在其組成中包含蟾酥,這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方劑中。蟾酥的主要成分為蟾毒素,具有強心、升壓和抗炎作用,能夠加強心臟的收縮力,改善血液循環,並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腦部的血供,從而對中風及心衰等病症具有相當的療效。

此外,蟾酥還能夠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諸多病狀亦有輔助療效。因此,在麥靈丹中加入蟾酥,有助於提高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能更有效地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各種症狀,並增強患者的抵抗力。在中醫理論中,蟾酥還能夠平衡體內的氣血,促進康復,這使得麥靈丹成為一個多功能的治療選擇,值得醫療實踐與研究的重視。

中藥方劑[麥靈丹]的組成中,包含[蜘蛛]。蜘蛛在該方中起到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麥靈丹是一種外用藥物,適用於治療皮膚上的疔瘡、瘡瘍等病變。蜘蛛的使用能夠幫助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愈合。然而,由於蜘蛛本身也可能帶有某些毒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確保蜘蛛已經經過適當的炮製處理,以降低其潛在的副作用。

麥靈丹方劑中包含麵粉,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吸附作用: 麵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體內毒素、濕熱等有害物質,並將其排出體外,達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保護胃腸: 麵粉性質溫和,可以保護胃腸黏膜,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避免藥物過度刺激導致的胃腸不適。

此外,麵粉還可以作為藥物載體,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麥靈丹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此方主治範圍廣泛,以「癰疽惡毒」、「疔瘡回裏」為核心,其「煩悶神昏」之描述,顯示藥性可直入血分,針對熱毒內陷、壅滯經絡之重症。具體應用可分三類:

  1. 外科癰瘍:如無名腫毒、疔瘡走黃(毒性內攻),此類多因火毒熾盛,氣血瘀滯而成。
  2. 婦人乳證初起:乳癰或乳岩初期,屬肝胃熱毒結聚。
  3. 小兒痘疹餘毒暴痛:痘後餘毒未清,或風濕熱邪驟襲經絡之急性腰腿痛,皆因邪毒鬱閉所致。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鮮蟾酥(君藥)

    • 辛溫有毒,具強效解毒消腫、通竅止痛之功。《本草綱目》載其「治發背疔瘡,一切惡腫」,能迅速開泄腠理,促使毒邪外透。其「通竅」特性可解「神昏」,針對熱毒攻心之閉證。
  2. 活蜘蛛(臣藥)

    • 黑色大者性偏苦寒,多用以拔毒祛風。《雷公炮製藥性解》言其「主蛇毒、胡蜂螫傷」,此處取活體入藥,或藉其生物毒性以毒攻毒,助蟾酥消散癰腫。
  3. 定心草(佐藥)

    • 即兩頭尖(鼠糞),味微苦性涼,傳統用於解毒散結,《本經逢原》謂其「治痘毒壅遏」。此藥能引諸藥深入血分,疏通經絡壅滯。
  4. 飛羅麵(使藥)

    • 小麥磨製之精細麵粉,甘涼和中,緩和蟾酥、蜘蛛之峻烈毒性,兼作賦形劑。菊花膏調和,取其清輕上浮之性(白水送服治上焦病),或清熱解毒(如治痘疹餘毒)。

配伍邏輯

  • 以毒攻毒:蟾酥、蜘蛛組合峻猛,直折火毒,針對惡瘡腫毒之急症。
  • 通竅透邪:蟾酥開閉,定心草引經,使內陷之毒外達。
  • 分經用藥:白水送服取輕清上行治頭面瘡瘍,黃酒下行活血治下部癰疽,體現「升降相因」思維。

三、潛在治療機制推論

  1. 抗炎鎮痛:蟾酥所含蟾毒配基可抑制炎症介質,蜘蛛毒素或具神經調節作用,緩解劇痛。
  2. 促進膿潰:此方可能刺激局部血運,加速瘡瘍成膿破潰(傳統「托毒外出」之法)。
  3. 調節免疫:用於「痘疹餘毒」,或藉生物活性成分清除殘餘病原,調節過度免疫反應。

此方體現中醫「截斷扭轉」思維,以峻藥速攻急症,然其毒性成分需嚴格控制劑量(如麥粒大小丸劑)。組方反映古代外科「毒邪宜速消」的治療特色,結合內服外達之通路設計,頗具實戰性。

傳統服藥法


鮮蟾酥2錢,活蜘蛛21個(黑色大者佳),定心草1錢(即兩頭尖,鼠糞),飛羅面6兩。
上為末,用菊花熬成稀膏,和好捻為麥子形,如麥子大。
每服7丸;重、大者9丸;小兒輕證5丸。在上,俱用滾白水送下;在下,用淡黃酒送下。每1料加麥子1合,收瓷罐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臨床應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癤和癰麻疹昏迷

相同名稱方劑


麥靈丹, 出處:《金鑑》卷六十二。 組成:鮮蟾酥2錢,活蜘蛛21個(黑色大者佳),定心草1錢(即兩頭尖,鼠糞),飛羅面6兩。 主治:癰疽惡毒,無名諸瘍及疔瘡回裏,令人煩悶神昏;或婦人初發乳證;小兒痘疹餘毒,或腰腿暴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