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皮散

瓜皮散

GUA PI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極寒 (0.0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3%
脾經 33%
小腸經 33%
肺經
脾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皮散中包含冬瓜皮,主要是利用其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冬瓜皮性寒味甘,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的作用。其所含的 葫蘆巴鹼瓜氨酸 等物質,可以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有利於去除水腫。另外,冬瓜皮還含有 皁苷纖維素,有助於緩解便祕,並能 抑制細菌生長,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

因此,瓜皮散中加入冬瓜皮,可有效地 治療暑熱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濕疹 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瓜皮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瓜皮散主療「多年惡瘡」與「傷損腰痛」。

  1. 多年惡瘡:惡瘡久不癒,多因濕熱蘊結、氣血瘀滯,或正虛邪戀所致。冬瓜皮焙乾後外摻,能清熱利濕、收斂瘡口,促使腐敗組織脫落、新肌生長。
  2. 傷損腰痛:屬跌撲閃挫或勞傷導致的氣血瘀阻經絡,以溫酒調服,藉酒性辛溫行散,助冬瓜皮活血通絡,緩解局部瘀滯疼痛。

二、組成與藥性邏輯

此方僅用**冬瓜皮(焙)**一味,分析其主治原理如下:

  1. 藥材特性

    • 冬瓜皮:性涼味甘,歸脾、小腸經,傳統用於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滇南本草》載其「止渴消痰,利小便,治淋瀝」。《本草再新》稱其「走皮膚,除濕追風,補脾瀉火」。
    • 焙製作用:焙乾後寒性稍減,更利於外用收斂瘡瘍,同時保留清熱之效;內服時經焙製,避免生用過涼傷脾,兼能緩和藥性,適合長期不癒之證。
  2. 治療原理

    • 治惡瘡
      • 濕熱為惡瘡主因,冬瓜皮清熱利濕,焙後研末外摻,直接吸附瘡口滲液,燥濕斂瘡。其輕清之性,不致刺激瘡面,適合久潰難斂之症。
    • 療腰痛
      • 傷損腰痛屬「不通則痛」,冬瓜皮利水濕而間接疏通氣血,酒引藥入經,助其行散瘀滯。雖非直接活血之品,但通過消除水濕停聚,減輕局部腫脹壓迫,緩解疼痛。

三、單方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簡效專攻」之思路:

  • 針對濕熱瘀阻之病機,取冬瓜皮既清且利,外治內服皆彰顯「通利」之效。
  • 外用取其燥濕,內服藉酒行藥力,雖為單味,然攻邪方向明確,符合「一藥多效」的傳統用藥智慧。

結論:瓜皮散以簡馭繁,透過冬瓜皮利濕清熱的本質,外治惡瘡、內療腰痛,展現中藥「異病同治」之核心思想。

傳統服藥法


冬瓜皮(焙)。
上為未。
摻之;又治傷損腰痛,每服1錢,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

相同名稱方劑


瓜皮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四。 組成:冬瓜皮(焙)。 主治:多年惡瘡,傷損腰痛。

瓜皮散, 出處:《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 瓜皮散(《傷科補要》卷三。)出處:《傷科補要》卷三。組成:冬瓜皮、牛皮膠各等分。主治:傷後發汗。 。 主治:傷後發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