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翼丸

FU Y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7%
脾經 21%
心經 13%
腎經 8%
胃經 8%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伏翼丸]的組成中,包含[蜘蛛]。蜘蛛在中醫藥中被視為一種特殊的成分,其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腫、止痛。在伏翼丸中使用蜘蛛,主要是因為它們能夠幫助治療各種由外邪引起的皮膚病變,如瘡瘍、疔瘡等。蜘蛛的藥用價值在於其能夠清除體內毒素,促進傷口愈合。然而,由於蜘蛛本身也可能帶有某些毒性,因此在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並確保蜘蛛已經經過適當的炮製處理,以降低其潛在的副作用。

伏翼丸中添加蛇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濕,通經絡:蛇蛻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止痛的作用。伏翼丸多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蛇蛻有助於疏通經絡,驅散風寒濕邪,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蛇蛻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減輕腫脹疼痛。這對於伏翼丸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具有輔助作用。

伏翼丸中含有蝙蝠,並非因其肉質或營養價值,而是基於傳統中醫理論中的「以形補形」和「物性相感」概念。

蝙蝠具有飛行能力,且夜行性,在中醫觀點中,其「飛行」與「夜視」特性,可治療相關疾病。例如,蝙蝠善於飛行,因此其入藥可治「飛揚」之病症,如眩暈、癲癇等;而其夜視能力,則可治療夜盲、視力減退等症狀。

此外,蝙蝠的藥性偏寒涼,可治療熱症、陰虛等疾病。整體而言,伏翼丸的組成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界萬物的觀察與應用,以及對藥材藥性的理解。

伏翼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源於其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藥性。

麝香氣味芳香濃烈,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腦部,醒腦開竅,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麝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伏翼丸中加入麝香,能夠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是其組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伏翼丸中包含鱉甲,主要是因為鱉甲具有以下功效:

  1. 滋陰潛陽: 鱉甲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能滋陰降火,潛陽止血,適用於陰虛陽亢、肝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2. 軟堅散結: 鱉甲具有軟堅散結的功效,能幫助化解體內積聚的痰飲、瘀血等,有助於治療瘰癧、癭瘤等疾病。

伏翼丸中加入鱉甲,主要是為了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伏翼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伏翼丸由以下藥材組成:

  • 蝙蝠(炙): 補腎益精,壯陽固精。
  • 蛇蛻(燒): 解毒,平肝息風。
  • 蜘蛛(去足,研膏): 祛風止痛,散瘀消腫。
  • 鱉甲(醋炙): 滋陰補肝,軟堅散結。
  • 麝香: 開竅醒神,活血通經。

《本草綱目》中記載,該方劑為“蝙蝠一枚(炙),蛇蛻皮一條(燒),蜘蛛五枚(去足,研如膏),鱉甲一枚(醋炙),麝香半兩,為末。” 其使用方法為“五月五日午時研勻,以蜘蛛膏入煉蜜和,丸麻子大。每溫酒下五丸”。可見古方與現代記載成分相符,唯獨少了現代所指之「魯香」。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及方劑組成分析,伏翼丸主要用於治療「久瘧不止」之症。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闡述:

  1. 針對瘧疾病理機制的考量: 瘧疾的病理機制,從中醫角度而言,多認為與邪氣入侵,氣血運行不暢有關。久病不癒則可能導致正氣虛損,邪氣久踞。伏翼丸的組方,並非單純針對邪氣,而是以扶正祛邪為主要思路。

  2. 扶正固本:

    • 蝙蝠: 蝙蝠性味溫補,具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之效。久瘧易損耗正氣,導致腎精虧虛,蝙蝠在此起溫補之功,強壯體質,增加抗病能力。
    • 鱉甲: 經醋炙後,鱉甲可入肝經,具有滋陰補肝,軟堅散結之效。久病易耗陰液,鱉甲有助於滋養肝陰,防止肝氣鬱結,為後續祛邪打下基礎。
  3. 祛風止痛,化瘀散結:

    • 蜘蛛: 蜘蛛具有祛風止痛,散瘀消腫之效。瘧疾易致氣血瘀滯,蜘蛛的加入有助於改善體內氣血循環,緩解因瘧疾引起的疼痛。
    • 蛇蛻: 蛇蛻具有解毒、平肝息風之效。瘧疾常伴有發熱,屬於中醫的熱邪,蛇蛻的加入有助於清解毒素,平肝熄風,緩解發熱症狀。
  4. 活血通經,開竅醒神:

    • 麝香: 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經之效。對於瘧疾久病,正氣虛損,邪氣留滯體內,氣血運行不暢的患者,麝香可促進氣血循環,加強藥效的發揮,並具有一定的提神醒腦作用。
  5. 整體協同: 綜合而言,伏翼丸諸藥合用,既有溫補腎精、滋養肝陰之品,又有祛風解毒、散瘀止痛之藥,更有活血通經、開竅醒神之功。全方共奏扶正祛邪,溫經散寒,活血化瘀之效。在扶助正氣的同時,也兼顧祛除病邪,這與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原則相符,故能有效治療久瘧不癒之症。

治療原理總結

伏翼丸的治療原理,並非單純的殺蟲驅邪,而是從整體出發,通過溫補腎精,滋養肝陰,達到扶正的目的;同時,通過祛風解毒,散瘀止痛,活血通經,以達到祛邪的效果。其組方思路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標本兼顧的治療原則。通過全面調理,以達到治癒久瘧的目的。

總結: 伏翼丸的組成雖稍顯奇特,但其組方思路卻體現了中醫的辨證思維。它並非單純針對瘧疾的病原體,而是著眼於整體,通過扶助正氣、祛除邪氣,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充分體現了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蜘蛛5枚(大者,去腳,研如膏),蛇蛻皮1條(全者,燒灰),蝙蝠1枚(炙令微焦),麝香半兩(細研),鱉甲1枚(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蜘蛛膏入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空心以溫酒送下5丸;小兒以茶送下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伏翼丸, 出處:《聖惠》卷五十二。 組成:蜘蛛5枚(大者,去腳,研如膏),蛇蛻皮1條(全者,燒灰),蝙蝠1枚(炙令微焦),麝香半兩(細研),鱉甲1枚(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主治:瘧久不癒。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