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肝膏
FU LONG G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伏龍肝膏中包含伏龍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藥性: 伏龍肝,即龍骨,性涼味甘,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止血生肌之效。用於治療驚悸失眠、癲癇抽搐、心神不安、自汗盜汗、崩漏帶下、外傷出血等症。
- 方劑配伍: 伏龍肝膏通常配合其他中藥材,以增強藥效,例如:牡蠣、龍眼肉、遠志等。伏龍肝能與這些藥材相互協同,發揮更大的治療作用,使藥效更加顯著。
因此,伏龍肝作為伏龍肝膏的主要成分,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能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伏龍肝膏方劑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滋陰補腎,緩解肝腎陰虛: 雞蛋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滋陰、補腎、養血、安神等功效。對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昏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雞蛋能起到滋陰降火、補腎安神的作用,與伏龍肝膏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相輔相成。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雞蛋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能緩解部分藥物的燥烈之性,使其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同時也能增強藥物的滋補作用,提高藥效,使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伏龍肝膏中包含地龍,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之效。對於肝熱上炎、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有明顯療效,與伏龍肝膏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活血化瘀: 地龍亦可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血瘀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亦有改善作用。搭配伏龍肝膏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能更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伏龍肝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嚴氏濟生方》與《古今醫統大全》等古籍記載,並結合伏龍肝膏之組成分藥材的特性,可對此方劑的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進行分析:
主治功效:
- 小兒急驚風(客忤): 《聖濟總錄》明確指出伏龍肝膏「治小兒猝中客忤,驚啼大叫」。此處的「客忤」指的是小兒突發的驚厥、抽搐等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急驚風。
- 止血: 《嚴氏濟生方》與《古今醫統大全》均載伏龍肝膏可用於「治吐血不止」。可見此方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 瘑瘡: 《聖濟總錄》記載「治瘑瘡。伏龍肝膏塗摩方」,表明此方可用於外治瘑瘡。瘑瘡,指皮膚上生瘡,潰爛而形成痂,類似於現代醫學的皮膚潰瘍或濕疹。
治療原理:
伏龍肝膏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的藥材特性與古籍的記載分析如下:
伏龍肝: 作為方劑的主藥,伏龍肝(竈心土)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它具有以下多重功效:
- 止血: 《本草綱目》記載伏龍肝「能止血」,其溫性收斂作用有助於收澀止血,對於吐血等出血症狀有良好的效果。
- 調理脾胃、止瀉: 伏龍肝歸脾胃經,能溫中焦,健脾胃。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驚風多因脾胃虛弱導致,而伏龍肝可以調理脾胃,達到從根本上治療的效果。
- 安神定驚: 古代醫籍認為,伏龍肝有安神定驚之功,對於小兒驚啼大叫的症狀有明顯的鎮靜效果。
- 消炎、鎮痛: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伏龍肝具有一定的消炎鎮痛作用,可緩解瘡瘍的疼痛與炎症。
- 除濕: 伏龍肝的溫燥之性可以祛除體內濕氣,改善因濕氣引起的皮膚問題。
鳥蛋: 鳥蛋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能補充體內營養,強身健體,提高免疫力。對於小兒體虛或血虛引起的驚風,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地龍: 地龍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古代醫家認為,氣血不暢是導致小兒驚風的重要原因之一。地龍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暢通,從而達到止驚的效果。同時,地龍亦有解毒消炎之功,能輔助治療瘡瘍。
綜合分析:
伏龍肝膏的組成,兼顧了止血、調理脾胃、鎮驚安神、活血化瘀、消炎除濕等多重功效。在治療小兒急驚風方面,它不僅能通過伏龍肝的安神定驚之功快速緩解症狀,還能通過調理脾胃,強身健體,從根本上改善體質,防止驚風再次發作。在治療吐血方面,伏龍肝的收斂止血之功結合鳥蛋的滋陰補血作用,能迅速止血並補充血氣。對於瘑瘡,伏龍肝的消炎止痛除濕功效與地龍的活血解毒作用相輔相成,能有效地促進瘡瘍的癒合。
總而言之,伏龍肝膏是一個功效廣泛,適用於多種疾病的傳統中藥方劑。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材的協同作用,達到標本兼治,從而緩解病痛,恢復健康。
傳統服藥法
伏龍肝1兩(細研),楮木白汁1合,豬脂2兩,小蒜半兩(去皮,細研)。
上藥和調令勻。
取塗摩瘡上,日3-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伏龍肝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伏龍肝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七。 組成:伏龍肝(研)2兩,雞子(去殼)1枚,地龍糞(研)1兩。 主治:小兒卒中客忤,驚啼大叫。
伏龍肝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組成:伏龍肝1兩(細研),楮木白汁1合,豬脂2兩,小蒜半兩(去皮,細研)。 主治:(疒咼)瘡。
伏龍肝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七。 組成:生地黃汁半升,刺薊汁半升,白蜜3合,麥門冬汁半升,伏龍肝2兩(細研如粉)。 主治:吐血口鼻俱出,至一鬭不止。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