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毒丹

SHU D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27%
肝經 18%
心經 9%
膽經 9%
胃經 9%
肺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束毒丹中包含地丁,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藥性。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肝、肺經,能有效抑制體內熱毒,並清除因熱毒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咽痛、瘡瘍腫毒等。

此外,地丁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出血症狀,如鼻衄、咯血、吐血等。因此,在束毒丹中加入地丁,能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病症的目的。

束毒丹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清泄肺胃之熱,並可解毒散結,有助於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咽喉腫痛、痄腮、疔瘡等,與束毒丹的解毒功效相輔相成。
  2. 利尿消腫:天花粉還具有利尿消腫的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現象。此功效對於因熱毒導致的局部腫脹,或全身浮腫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進一步提升束毒丹的療效。

「束毒丹」方劑中加入「蒼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驅風解毒: 蒼耳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驅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感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症狀,蒼耳能有效驅散風寒、解毒止痛。
  2. 散結消腫: 蒼耳亦可散結消腫,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腫脹,如瘰癧、癰疽等,蒼耳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腫塊,達到治療效果。

因此,在「束毒丹」中加入蒼耳,可以有效地發揮驅風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束毒丹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在於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行氣消積,健脾和胃,有助於緩解因脾胃氣滯導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並促進藥物吸收。
  2. 燥濕化痰: 陳皮善於燥濕化痰,能祛除濕濁,改善痰液粘稠,有利於驅散體內的毒邪。

因此,陳皮在束毒丹中起著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解毒消腫,清熱止痛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束毒丹」,主要成分是地丁、天花粉、蒼耳、陳皮,主治功效是:一切癰疽潰爛後,毒素即將消盡,腫脹還沒有完全消失。

地丁

  • 性寒,味苦、甘,歸肝、胃經。
  • 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血止痢等功效。

天花粉

  • 性甘寒,歸肺、胃經。
  • 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蒼耳

  • 性微溫,味辛、苦,歸肺、肝經。
  • 具有疏風散熱、解毒消腫、止癢殺蟲等功效。

陳皮

  •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
  •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中藥方劑「束毒丹」,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血止痢、疏風散熱、止癢殺蟲、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主治一切癰疽潰爛後,毒素即將消盡,腫脹還沒有完全消失。

傳統服藥法


芙蓉梗1斤,地丁草1斤,花粉1斤,蒼耳草12兩,陳皮8兩。
上炒,為細末。
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束毒丹,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芙蓉梗1斤,地丁草1斤,花粉1斤,蒼耳草12兩,陳皮8兩。 主治:一切癰疽潰後,毒將盡,腫未全消。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