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氣丸

膈氣丸

GE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青囊秘傳》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3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脾經 19%
心經 14%
膽經 14%
腎經 9%
胃經 9%
肝經
脾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膈氣丸中包含五靈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活血化瘀:五靈脂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胸悶氣短、心悸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2. 行氣止痛:五靈脂能疏通氣機,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對於膈氣丸所針對的胸膈氣滯、胸痛等症狀,五靈脂能夠發揮一定的止痛作用。

因此,五靈脂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膈氣丸的整體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胸膈氣滯所致的各種症狀。

膈氣丸中包含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膈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胸膈氣滯,脘腹脹痛、噯氣吞酸等症,阿魏能疏通氣機,解除氣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散寒止痛: 阿魏性溫,能溫中散寒,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阿魏能起到溫經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因此,膈氣丸中加入阿魏,可以發揮其行氣止痛、散寒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胸膈氣滯相關病症。

膈氣丸方劑中包含豬膽汁,乃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清熱解毒: 豬膽汁性寒,味苦,能清熱解毒,瀉火,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膈氣、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利膽退黃: 豬膽汁能促進膽汁分泌,利膽退黃,對於因膽汁鬱滯引起的黃疸、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亦有治療功效。

因此,膈氣丸方劑中加入豬膽汁,可起到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膈氣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膈氣丸之傳統功效分析

此方劑主治「痰膈」,屬中醫「膈證」範疇。古代醫籍所載「痰膈」,多因痰濁阻滯胸膈,氣機升降失司所致,症見胸悶痞塞、吞咽梗阻、嘔吐痰涎等。其病機核心在於痰瘀交結,阻塞氣道。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五靈脂
    性味苦甘溫,入肝經,善活血化瘀、消積止痛。此處取其「化」之力,針對痰瘀互結之病理基礎,破滯通絡,助氣血暢行。

  2. 阿魏
    辛熱臭烈,功專消積殺蟲、散癥破結。古云「阿魏無真,臭而止臭」,其氣味走竄,能透達膈膜頑痰痼結,與五靈脂協力攻逐有形之痰瘀。

  3. 豬膽汁
    苦寒滑潤,入肝膽經,清熱潤燥、化痰通腑。此物既佐制阿魏之溫燥,又能軟堅潤痰,使膠結之痰濁得以下行。

  4. 童子涎(或竹瀝代)
    甘寒質滑,傳統認為童子涎具「豁痰利竅」之效,而竹瀝更為常用,能清熱化痰、透達經絡。此類藥材質地清透,助痰液稀釋疏導,猶如「以滑去著」。

配伍思維
全方以「破結-滌痰-透絡」為軸心:

  • 五靈脂+阿魏:一活血一散結,破除膈間痰瘀積滯。
  • 豬膽汁+童涎/竹瀝:一潤一滑,分化痰濁且導邪下行。
  • 反覆以童涎潤曬丸藥,暗合「取類比象」思維,強化化痰透膈之效。

潛在治療機制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起作用:

  • 改善局部微循環(五靈脂),分解代謝產物(阿魏)。
  • 調節黏液分泌(膽汁、竹瀝),降低痰液黏稠度。
  • 協同作用刺激消化道蠕動,促進痰瘀排出。

全方體現「以通為用」法則,針對痰瘀實證,屬古代「頑痰怪證」的峻劑思路。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3錢,阿魏3錢,豬膽汁3個。
上將五靈脂研末,阿魏燉烊,入豬膽汁和丸曬乾,叫童子吐涎,潤濕透,再曬再吐潤,如此八九次曬乾。
每服7丸或9丸。3-5服可效。
方中重子涎,可用竹瀝代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血、動胎之弊,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膈氣丸, 出處:《青囊秘傳》。 組成:五靈脂3錢,阿魏3錢,豬膽汁3個。 主治:痰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