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肉紅膏中加入豬脂膏,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潤潤燥: 豬脂膏具有潤滑、滋養的功效,可幫助藥物更好地滲透皮膚,發揮藥效。對於皮膚乾燥、皴裂等症狀,豬脂膏能起到滋潤、修復的作用。
- 促進吸收: 豬脂膏的油性成分可以幫助藥物更容易地被皮膚吸收,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進而增強藥效。同時,豬脂膏還能起到隔絕空氣、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有利於藥物成分的穩定。
肉紅膏中添加蜂蠟,主要考量其 黏合性 和 保護性:
- 黏合性: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可以將藥材有效地粘合在一起,形成膏狀,方便塗抹於患處,並能長時間停留在患處,持續發揮藥效。
- 保護性: 蜂蠟形成的薄膜具有防水、隔絕空氣的效果,可以保護患處免受外界刺激,同時也能防止藥液揮發,延長藥效。
此外,蜂蠟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可以 潤燥、止痛,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
肉紅膏中加入銀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銀朱性寒,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瘀血、跌打損傷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 解毒止癢: 銀朱亦有解毒止癢的作用。對於皮膚瘙癢、濕疹、瘡瘍等症,能抑制炎症,消滅病菌,達到止癢止痛的效果。
因此,肉紅膏中加入銀朱,可以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外傷瘀血、皮膚瘙癢等症狀。
「肉紅膏」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花椒可以起到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症狀。
2. 抗菌消炎,促進傷口癒合:花椒中含有揮發油和生物鹼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細菌的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在肉紅膏中,花椒可以幫助預防感染,促進傷口修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肉紅膏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肉紅膏主要用於「貼棒瘡、疔瘡」,其功效為「止疼,起疔」:
- 棒瘡:指因棍棒擊打所致的皮膚破損、瘀血腫痛,多為外傷潰爛。
- 疔瘡:中醫稱為「疔毒」,屬急性化膿性感染,特點為局部紅腫熱痛,易化膿潰爛。
此膏透過外敷,達到 消炎止痛、促進瘡毒排出、生肌斂瘡 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方劑由 豬脂油、黃蠟、銀朱、花椒末 組成,各藥協同發揮作用:
豬脂油(煉去渣)
- 性甘涼,潤燥解毒,《本草綱目》載其「利血脈,散風熱,潤肺,入膏藥主諸瘡」。
- 作為基質,能軟化瘡痂、潤澤創面,助藥力滲透。
黃蠟
- 具收斂生肌之效,《神農本草經》稱其「主下痢膿血,補中續絕傷」。
- 與豬脂油共為賦形劑,形成保護膜,防止瘡口進一步感染。
銀朱(五分量輕)
- 為硫化汞礦物藥,性熱有毒,但外用可殺蟲解毒,傳統用於疔瘡惡瘍,《本草衍義》言其「破積滯,生好肌」。
- 少量配伍可 拔毒化腐,促進瘡毒消散,但需注意比例以防刺激。
花椒末
- 辛溫走竄,具麻醉性止痛、抗菌之效,《名醫別錄》載其「除六腑寒冷,散風邪瘡腫」。
- 外用可局部麻痹神經以 緩解疼痛,辛香之性助藥力透達。
組方邏輯推導
此方 以油脂為基質,結合 銀朱拔毒、花椒止痛,黃蠟固形斂瘡,形成「解毒—止痛—生肌」的協同效應:
- 豬脂+黃蠟:潤膚固藥,保護創面。
- 銀朱+花椒:一寒一溫,解毒散結,兼顧止痛。
- 外敷形式: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毒性(如銀朱),符合古代瘡瘍外治法「腐去新生」原則。
適用機理:
- 針對棒瘡(外傷潰爛),潤澤創口、防止乾裂。
- 針對疔瘡(熱毒蘊結),拔毒外出,抑制局部化膿。
此方反映古代「以毒攻毒」與「油脂護瘡」的結合思維,簡便而針對性强。
傳統服藥法
豬脂油2兩(煉去渣),黃蠟1兩(入1處化開),銀朱5分,花椒末1錢。
止疼,起疔。
上調勻。
用紙攤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酒渣癬
相同名稱方劑
肉紅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豬脂油2兩(煉去渣),黃蠟1兩(入1處化開),銀朱5分,花椒末1錢。 主治:止疼,起疔。主治:貼棒瘡、疔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