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箔膏中添加豬脂膏,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潤滑性: 豬脂膏本身具有良好的潤滑性,可以幫助金箔更好地附著於皮膚,減少脫落,提高藥效的吸收和作用。
- 滋潤性: 豬脂膏富含脂肪酸,具有滋潤皮膚的功效,可以緩解皮膚乾燥,提高金箔膏的舒適度,使其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因此,金箔膏中加入豬脂膏,不僅能提高藥效,同時也提升患者使用體驗。
金箔膏中加入蜂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黏合作用: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性,可將藥物成分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膏狀,便於塗抹和敷貼,並能長時間附著於患處,發揮藥效。
- 保護作用: 蜂蠟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薄膜,能隔絕外界空氣和細菌,起到保護和滋潤作用,防止藥物揮發和流失,同時也能減輕外用藥物對皮膚的刺激。
金箔膏中添加藤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炎止痛: 藤黃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功效,能有效緩解因外傷、燒傷、燙傷等引起的疼痛和炎症,與金箔膏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 藤黃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組織的修復和再生,有助於消除瘀血,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的癒合速度。
主治功效
金箔膏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金箔膏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金箔膏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咬傷: 根據《外科大成》的記載,金箔膏可以外用貼敷於咬傷患處。
- 小兒急驚、天瘹: 根據《幼幼新書》的記載,金箔膏可通過滴水研磨後注入鼻竅,以治療小兒急驚和天瘹。
- 小兒慢驚: 《幼幼新書》也提到金箔膏可用於治療小兒慢驚,方法是配合桃柳枝湯洗浴後,再將藥物注入鼻竅。
- 急驚大便不通: 《幼幼新書》中張渙的金箔膏方,則指出此方可用於急治急驚且大便不通者。
治療原理
金箔膏的治療原理,可從其成分和使用方法來推測:
- 外用: 《外科大成》中記載的金箔膏,主要成分為豬脂、蜂蠟和藤黃。豬脂和蜂蠟有滋潤保護的作用,藤黃則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因此,外用金箔膏可以保護傷口,防止感染,促進癒合。
- 鼻竅給藥: 《幼幼新書》中提到的金箔膏,通過鼻竅給藥,可能是利用鼻腔黏膜吸收藥物,達到快速起效的目的。其中“三嚏以上即效”的描述,推測可能是通過噴嚏反射,刺激神經,從而緩解驚風症狀。特別是在治療慢驚時,配合桃柳枝湯洗浴,可能還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
- 通便: 《幼幼新書》中張渙的金箔膏方,用於治療急驚大便不通,雖然沒有直接說明其成分,但根據另一則張渙的碧霞丹方(含硫磺、膩粉、青黛、硃砂、巴豆等),推測此金箔膏方中可能也含有通便的成分,如巴豆等,以達到通便的效果。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金箔膏是一個多用途的古代方劑,既可外用治療咬傷,也可通過鼻竅給藥治療小兒驚風,甚至還有通便的作用。其治療原理主要是利用藥物成分的滋潤、保護、抗菌消炎、以及刺激神經、通便等作用來達到治療目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古方中的一些成分,如巴豆等,具有一定的毒性,在現代應用中需要謹慎對待。
傳統服藥法
金箔二十二片 赤足蜈蚣(全者)一條 鐵粉 白花蛇各三兩(醋浸一宿,取肉,焙) 水銀(錫結砂子) 朱砂(研) 白附子 輕粉 白僵蠶(直者) 乳香(研)各一分 半夏(生薑汁浸一宿,焙乾)半兩 瓜蒂四十九枚 麝香1錢(研)
上為末,石腦油為膏。
每服綠豆大1粒,煎金銀薄荷湯化下。牙關不開,增1粒,揩之自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只適用於輕度咬傷,如果傷口嚴重,應及時就醫。
- 本方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
- 本方使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箔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豬脂4兩,黃蠟2兩,藤黃半兩。 主治:咬傷。
金箔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張渙方。 組成:金箔10片(别研),水銀1分(以棗肉少許研令星盡),鉛霜1分,水磨雄黃(細研)1分,乾蠍(取末)1分,朱砂(細研,水飛)1分。 主治:急驚,大便不通。
金箔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聚寶方》。 組成:金箔22片,赤足蜈蚣(全者)1條,鐵粉3兩,白花蛇3兩(醋浸1宿,取肉,焙),水銀(錫結砂子)1分,朱砂(研)1分,白附子1分,輕粉1分,白僵蠶(直者)1分,乳香(研)1分,半夏(生薑汁浸1宿,焙乾)半兩,瓜蒂49枚,麝香1錢(研)。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