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全指散中包含訶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瀉: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止遺的功效。全指散主治指縫濕爛、流水不止,而訶子能收斂止瀉,有助於控制指縫滲出液,減輕濕爛症狀。
二、 清熱解毒: 訶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輔助治療指縫感染引起的炎症。全指散中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可更有效地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全指散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止癢: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全指散主治手指濕疹、糜爛流水等症,半夏可燥濕止癢,改善皮膚濕潤、糜爛的症狀。
- 解毒消腫: 半夏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作用,可減輕濕疹引起的腫脹、疼痛等症狀。全指散中加入半夏,有助於消炎止痛,促進皮膚病竈的修復。
綜上所述,半夏在全指散中發揮著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手指濕疹的症狀,促進皮膚病竈的修復。
全指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作用是用於治療皮膚病、瘙癢等症狀。銀朱,或稱為「硃砂」,是全指散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其使用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銀朱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消除因外邪侵襲而引起的皮膚炎症,減輕瘙癢和不適。其次,銀朱還有安神的效果,能夠緩解因皮膚病所引起的焦慮與不安,促進病人的整體舒適感。此外,銀朱的化學成分中含有汞,可輔助其他草藥達到增強療效的作用。然而,需注意的是,銀朱的使用需謹慎,應遵循中醫師的指導,以免因不當使用而產生不良反應。
總之,銀朱作為全指散的重要組成,有其特殊的療效與應用價值,使其在治療皮膚症狀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全指散】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全指散】主治「拶傷手指」。拶傷指古代刑具(拶子)夾壓手指所導致的外傷,表現為皮膚瘀腫、破裂出血,甚則筋骨受損。此方外用以消腫止痛、斂瘡生肌,針對外傷初期局部腫痛、皮破血流之症。
組成與藥理邏輯
訶子(焙)
- 性味歸經:苦酸澀,平;歸肺、大腸經。
- 外用功效:
- 焙後增強收斂之性,可止血斂瘡,減少傷口滲血滲液。
- 其鞣質成分能沉澱蛋白質,促進傷口癒合。
半夏
-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 外用功效:
- 生用(此方未註明炮製)散結消腫,針對局部瘀腫疼痛。
- 其刺激性成分(如草酸鈣針晶)可能引發輕微發炎反應,加速局部氣血流通,間接化瘀。
銀朱(人工合成硫化汞)
-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心、肺經。
- 外用功效:
- 傳統用於殺蟲解毒、燥濕斂瘡,可抑制傷口感染(古代無抗菌概念,但實踐中可能對表淺傷口有效)。
- 其礦物性質能形成保護層,減少外界刺激。
配伍治療原理
- 消腫止痛:半夏散結、訶子收澀,二者一散一斂,調節局部氣血,緩解腫痛。
- 止血生肌:訶子斂傷口,銀朱防腐燥濕,協同促進表皮修復。
- 減輕感染:銀朱的抗菌作用(以現代觀點)或能預防拶傷後的化膿。
推理可能擴展應用
若無拶傷,此方或可用於其他輕度外傷(如刀傷、擦傷),唯銀朱毒性須謹慎。然古代以急救止痛為主,其短期外用的風險可能被療效權衡。
總結
此方體現「斂瘡為主,散結為輔」的外治理念,契合古代外傷處理的簡便需求。雖含毒性成分(半夏、銀朱),然蜜調可緩和刺激性,專注於局部速效修復。
傳統服藥法
訶子(焙)、半夏、銀朱。
上為末。
蜜調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收斂固澀的作用,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全指散,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訶子(焙)、半夏、銀朱。 主治:拶傷手指。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