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宮膏

守宮膏

SHOU GONG GAO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37

熱/寒比例

(0.2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42%
肝經 42%
脾經 14%
心經
肝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守宮膏中加入珍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珍珠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守宮膏本身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功效,而珍珠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守宮膏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同時也能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2. 減緩藥性,保護皮膚: 守宮膏中包含一些毒性較大的藥材,如守宮、蜈蚣等。珍珠的冷性可以有效減緩這些藥材的毒性,降低對皮膚的刺激,防止藥物過於猛烈而損傷皮膚組織,增強藥膏的安全性。

守宮膏中含有麝香,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麝香性溫通開竅,可促進血液循環,散瘀止痛,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引起的瘀血腫痛,能起到顯著效果。守宮膏中,守宮本身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與麝香相互協同,增強藥效。
  2. 溫經通絡,止痛止癢:麝香辛溫走竄,能溫經通絡,散寒止痛。對於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狀,麝香能起到舒筋活絡、止癢止痛的功效。守宮膏中,守宮也具有止癢止痛的功效,與麝香相互配合,能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守宮膏」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久年驚癇,心血不足」。古代醫家認為,驚癇多與心神不寧、痰迷心竅或肝風內動有關,尤其久病者易耗傷陰血,導致心血虧虛,而血虛則風動,引發癲癇、驚厥等症。「守宮膏」以蟲類藥為主,結合開竅醒神之品,旨在熄風定驚、通絡化痰,兼補心血之不足。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守宮(蠍虎)

    • 守宮(壁虎)性寒,歸肝經,古書載其能「通經活絡、熄風定驚」。
    • 蟲類藥善走竄,可搜剔經絡中伏風痰瘀,尤適於久病頑疾,此取其「以毒攻毒」之效,直達病所。
    • 連血研用,增強活血通絡之功,佐治心血不足之標。
  2. 臣藥:珍珠

    • 珍珠性寒,能「鎮心定驚、安魂定魄」,針對驚癇神魂不寧之症。
    • 兼可滋陰清熱,輔助心血不足之虛。
  3. 佐使藥:麝香、腦子(冰片)

    • 麝香辛溫,通行十二經,具「開竅醒神、活血散結」之效。其芳香走竄之力,能助守宮深入經絡,破除痰瘀滯結。
    • 冰片(腦子)性涼,清熱開竅,協同麝香增強醒腦止痙作用,並制約守宮、麝香之溫燥。
  4. 薄荷湯送服

    • 薄荷辛涼,能疏肝解鬱、散風熱,引藥上行頭目,兼緩解驚癇引發的頭目眩暈。

三、整體配伍思路

  • 標本兼顧:以守宮、珍珠為核心,一祛風痰通絡,一鎮驚安神,共治驚癇之標;麝香、冰片開竅助藥力,薄荷湯引經,協調諸藥作用。
  • 動靜結合:守宮、麝香走竄動血,珍珠、冰片鎮靜清熱,一動一靜,調和陰陽。
  • 先攻後補:方中提到先以「奪命散」吐下逐痰,再服此方,體現「先攻邪、後扶正」的治療次第,適合痰瘀壅盛兼心血不足之證。

四、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推測適用於癲癇、驚風日久,症見抽搐反覆、痰鳴氣粗、面色萎黃(心血虛)、舌暗紅苔膩者。現代可類比於部分「癲癇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或「腦外傷後遺症」,然需依具體證候辨證加減。其機理在於「熄風化痰、通絡開竅」,通過蟲類藥與芳香開竅藥的協同,調節神經異常放電與氣血運行。

傳統服藥法


守宮1個(即蠍虎也),珍珠、麝香、腦子。
上用守宮1個,以鐵鈐定剪子取去四足爪,連血細研,入珍珠、麝香、腦子各1字許,研細,薄荷湯作1服。
先須用奪命散逐下痰涎,或用吐法,次服本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守宮膏, 出處:《普濟方》卷一○○。 組成:守宮1個(即蠍虎也),珍珠、麝香、腦子。 主治:久年驚癇,心血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