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石膏湯

洗浴石膏湯

XI YU SHI GAO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0.46)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心經 16%
肝經 16%
肺經 16%
小腸經 8%
大腸經 8%
脾經 8%
胃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浴石膏湯中含有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的功效。洗浴時,石膏可以通過皮膚吸收,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暑熱所致的皮膚紅腫、瘙癢、疼痛等症狀。
  2. 收斂止癢:石膏具有收斂作用,可以緩解皮膚過敏、濕疹等引起的瘙癢症狀,同時也能促進皮膚傷口癒合,改善皮膚狀態。

因此,石膏作為洗浴湯藥材,可以有效緩解暑熱、濕疹等皮膚病,改善皮膚狀況,達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癢的目的。

洗浴石膏湯中加入水菖蒲,主要考量其 清熱解毒化濕止癢 的功效。

水菖蒲性味辛溫,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止痛解毒的功效。 在洗浴石膏湯中,它可以協同石膏清熱瀉火,並輔助祛除濕邪,緩解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

此外,水菖蒲的揮發油成分,也具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有助於促進皮膚的癒合。 因此,加入水菖蒲,可以增強洗浴石膏湯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皮膚病。

洗浴石膏湯中加入雷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解毒消腫:雷丸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皮膚感染,減輕皮膚炎症反應,並促進傷口癒合。

二、驅風散寒:雷丸還具有驅風散寒的作用,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雷丸加入洗浴石膏湯中,可有效提升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驅風散寒的功效,進一步增強其治療皮膚病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洗浴石膏湯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外用於「小兒欲發癇,壯熱如火」。指小兒出現高熱煩躁、即將抽搐(癇證前兆)之症,屬熱極生風之象。古代以藥浴法從外清解熾熱,防風動驚厥,體現「外治通內」之理。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石膏(5兩)

  • 性味功效: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善清氣分實熱。
  • 外用思路:通過藥浴使藥力滲透腠理,直接瀉肌表熾熱。石膏外用自古有之(如《肘後方》以石膏敷瘡),此處取其解肌退熱之效,針對「壯熱如火」之標。

2. 雷丸(3兩)

  • 性味功效:苦寒有小毒,傳統內服用於殺蟲(如蛔蟲、絛蟲),然其清熱解毒之力亦可外用。
  • 外治推演:古方外用雷丸多治皮膚瘡癢(如《聖惠方》),此處取其苦寒瀉火之功,助石膏清透熱毒,或兼祛潛伏之濕熱(小兒癇證或有蟲積生熱病機)。

3. 菖蒲(2兩)

  • 性味功效:辛溫芳香,歸心胃經,內服開竅豁痰、醒神益智。
  • 外用配伍
    • 其一,芳香透絡,助石膏、雷丸藥性上達頭面(方強調「洗頭面」),開竅防閉厥;
    • 其二,痰熱互結為癇證常見病機,菖蒲外浴或能滌痰通絡,從外截斷熱極生痰之勢。

三、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為主,兼顧痰濕:石膏直折壯熱,雷丸輔助瀉火解毒,菖蒲芳香化濁,共成外治之清熱鎮驚劑。
  • 藥浴途徑之妙:小兒內服藥難,熱勢急驟時,通過溫水藥浴開泄腠理,引邪外透;且浴法溫和,避內服寒涼傷胃之弊。
  • 「治未病」思維:針對「欲發癇」之先兆,清熱以截斷病勢,防風動抽搐。

四、現代理解延伸

古代小兒癇證包含熱性驚厥、高熱痙攣等症,石膏退熱、雷丸抑菌抗炎、菖蒲調節中樞,或具一定科學基礎。然外治機理複雜,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刺激經絡或調節體溫中樞起效。此方體現中醫「給邪出路」與「急則外治」的臨床智慧。

傳統服藥法


石膏5兩,菖蒲2兩,雷丸3兩。
上搗碎。
以水煮取3升,適寒溫,浴兒,並洗頭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味甘,體質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洗浴石膏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八。 組成:石膏5兩,菖蒲2兩,雷丸3兩。 主治:小兒欲發癇,壯熱如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