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火杴丸

JIA WEI HUO QIA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0.4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肝經 25%
胃經 25%
肺經 13%
膀胱經 11%
腎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火杴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火杴丸本身具有一定溫燥之性,而石膏能有效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
  2. 清熱解毒: 石膏對於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加味火杴丸中加入石膏,可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總而言之,加味火杴丸中加入石膏,是為了平衡藥性、清熱瀉火,並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火杴丸」方劑中加入「石楠葉」的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石楠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火毒熾盛、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石楠葉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2. 活血化瘀,消瘀止痛:石楠葉還具有活血化瘀、消瘀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石楠葉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因此,石楠葉的加入可以提升「加味火杴丸」的療效,使其更加全面有效。

加味火杴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消腫,通絡止痛:萆薢性味甘淡微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功效。火杴丸主治溼熱下注,瘀血阻絡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陰囊溼疹等症。萆薢的加入可增強利水消腫、通絡止痛之效,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痛。
  2. 清熱解毒,祛風除溼:萆薢還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之功效,可輔助火杴丸清熱利溼,祛除體內溼熱,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病情。

主治功效


加味火杴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陽證腳氣。

治療原理:

根據《類編朱氏集驗醫方》記載,加味火杴丸由火杴草、枯松枝、石膏、石楠葉、萆薢組成。方中各藥物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陽證腳氣的目的。

  • 火杴草:雖古文中未明確記載其功效,但作為主藥,推測其具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之效,可能有助於消除腳氣的病因。
  • 枯松枝:古文中未明確記載其功效,但可能具有溫經通絡、祛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腳氣症狀。
  • 石膏: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在此方中主要發揮清熱作用,針對陽證腳氣的熱邪。
  • 石楠葉:利尿消腫、抗菌抗病毒,有助於消除腳氣引起的水腫和炎症。
  • 萆薢:祛風除濕、強筋骨,可針對腳氣的濕邪,並能增強筋骨功能。

綜合分析:

加味火杴丸的組方以祛風除濕、清熱解毒為主,兼以活血通絡、利尿消腫。此方主要針對陽證腳氣,即由熱邪和濕邪共同作用引起的腳氣病症。通過石膏清熱,石楠葉、萆薢祛濕,並可能透過火杴草和枯松枝活血通絡,全方共奏祛邪扶正之效,進而達到治療陽證腳氣的目的。

其中提及的_萆薢散_,主治一切風證,腰腳疼痛,徹骨酸楚,其功效為除風去濕,止痛活血,補腎。這顯示了萆薢在此方劑中針對濕邪和筋骨疼痛的重要性。

而_熟地、川當歸、北芍藥、川芎、川牛膝、山柰子、杜仲_組成的方劑,雖未命名,但其功效應為補益肝腎、活血通絡,可能用於治療陰虛或血虛型的腳氣,與加味火杴丸針對的陽證腳氣不同。

傳統服藥法


火杴草9斤, 枯松枝2兩, 石膏3兩(煅), 石楠葉1斤, 萆薢半兩(醋煮七次,曬乾)。
上為末,醋糊為丸。
每服30丸,空心服。
方中枯松枝用量原脫,據《普濟方》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渴、尿黃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腳氣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火杴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一。 組成:火杴草9斤,枯松枝2兩,石膏3兩(煅),石楠葉1斤,萆薢半兩(醋煮7次,曬乾)。 主治:陽證腳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