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薇煎以「白薇」為君藥,原因如下:
- 針對病症:白薇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此方主要用於治療熱淋、血淋、尿血、尿痛等症,而白薇正好能清熱利濕,消腫止痛,針對病症的核心病機。
- 藥性相合:白薇與其他藥材相配合,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生地黃、丹皮等藥物搭配,可增強清熱涼血的功效;與滑石、車前子等藥物搭配,可增強利尿通淋的功效。
白薇煎方劑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涼血止血: 白薇性寒,善於清熱涼血,而澤蘭則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兩者搭配,可加強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
- 利水消腫: 白薇能利水消腫,而澤蘭亦具利水通淋的功效。兩者合用,可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濕熱下注、水腫脹滿的病症。
因此,白薇煎方劑中加入澤蘭,既可清熱涼血止血,又可利水消腫,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白薇煎方劑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白薇煎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乳房腫塊等,而穿山甲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輔助白薇等藥材發揮療效。
- 散結消腫: 穿山甲亦有散結消腫之效。白薇煎中常配合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治療瘀血阻滯所致的腫塊。穿山甲可以破堅散結,有助於消散腫塊,促進藥效發揮。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薇煎」主治功效分析
「白薇煎」出自《春腳集》,為孟文瑞所創之方劑,主治「箭風痛」,即現代醫學所指的遊走性疼痛,症狀包含頭項、肩背、手足、腰䏚、筋骨疼痛,甚至遍身不遂等。古文描述此症發作時,民間常用針挑起患處疙瘩,使其微微出血,疼痛可暫時緩解,但不久又會復發,且越挑越頻繁。孟氏認為此症乃因辛苦勞力之人,氣血不足,復感外邪,導致風邪壅鬱脈絡,氣血不通,故而作痛。針挑雖能暫時疏通一處,卻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因此他創立「白薇煎」以治之。
治療原理
「白薇煎」由白薇、澤蘭葉、穿山甲三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各味藥的功效來分析:
- 白薇: 古文記載用量為二錢,其性味苦、鹹、寒,歸肝、胃經。方中選用東白薇,應為蘿藦科植物白薇。它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的功效。在「白薇煎」中,白薇主要取其滋陰、活血之效,此處著重於其活血功能,以改善氣血不足、脈絡瘀阻的狀況,使氣血流通,則疼痛自除。
- 澤蘭葉: 古文記載用量為三錢,其性味苦、辛、微溫,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調經、祛瘀消癰、利水消腫的功效。方中選用澤蘭葉,取其利水消腫、調經止痛之效。在此方中,澤蘭葉主要發揮其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協助白薇疏通經絡,並兼顧利水消腫,排除體內濕邪,以減輕疼痛。
- 穿山甲: 古文記載用量為一錢,炒黃後研末使用。其性味鹹、微寒,歸肝、胃經。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搜風通絡的功效。方中選用穿山甲,取其通乳散結、潤肺化痰之效。在此方中,穿山甲主要發揮其強大的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並兼顧搜風通絡,將深入筋骨的風邪透出體外。
綜上所述,「白薇煎」三藥合用,以白薇活血為君,澤蘭葉行氣活血、利水消腫為臣,穿山甲搜風通絡、消腫止痛為佐使,三藥相輔相成,共奏活血通絡,祛風止痛之效。此方針對「箭風痛」的病機,即氣血不足、風邪壅滯、脈絡不通,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故能「一服即愈,永不再發」。
孟氏在古文中強調此方「端行血絡,通瘀透邪,奏效快捷」,正是對其治療原理的精闢概括。
傳統服藥法
東白薇2錢, 澤蘭葉3錢, 穿山甲片1錢(炒黃,研)。
行血絡,通瘀透邪。
好酒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有出血傾向者,應慎用。
相關疾病
肩中部肩痛
相同名稱方劑
白薇煎, 出處:《春腳集》卷四。 組成:東白薇2錢,澤蘭葉3錢,穿山甲片1錢(炒黃,研)。 主治:行血絡,通瘀透邪。主治:箭風痛。或頭項、肩背、手足、腰(月少)、筋骨疼痛,遍身不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