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喜笑不休」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喜笑不休是中醫的一種症狀,指患者情緒高昂,易笑易哭,不分場合,不受控制。在古代,喜笑不休被認為是一種精神疾病,被稱為「狂症」。
中醫認為,喜笑不休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外感六淫,如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侵襲人體,導致肝陽上亢,心火旺盛,出現喜笑不休的症狀;二是內傷七情,如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刺激,導致肝失疏泄,心火上炎,出現喜笑不休的症狀。
治療喜笑不休,中醫主要以疏肝解鬱、清心火為主。常用方藥有柴胡疏肝散、龍膽瀉肝湯、黃連解毒湯等。
此外,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調節情緒,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出現喜笑不休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人迎
- 1.《針灸素難要旨》:「手厥陰,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2.《靈樞經脈翼》:「靈樞第十篇云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澹澹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生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3.《普濟方·針灸》:「心中澹澹(席延經云。澹澹水搖也)。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血受病於氣。是氣之所生。故云。所生病也)。煩心。心痛。掌中熱。若盛者。寸口大一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