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懸解》~ 敘
敘
1. 敘
《金匱要略》,張仲景論雜病之書,晉·王叔和編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眉批:序例大半亂於叔和,不獨《傷寒論》),為醫雜病之祖本。
國朝徐彬有《金匱要略論注》二十四卷,較之元人朱丹溪《金匱鉤玄》,似較明曉。下至趙良《集註》,以及李䒠、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揚俊、沈明宗、高世栻、李升璽諸家,眉批:注家尚不止此,姑就所見言之。各有註釋,皆主一偏之見,未能融貫,以其於《靈》《素》之理不精也。
此書古奧,又系殘篇,錯簡缺文,眉批:原文有叔和增入者,後人各以意為序次,終非完璧。讀之疑團滿腹,真是千古恨事!
黃氏坤載,於失次者序之,殘缺者補之,掃盡諸家俗說,獨探驪珠。遂使長夜漫漫,復睹智燈龍燭,豈非仲祖之功臣歟!
道光十八年初秋三日便識
白話文:
《金匱要略》是張仲景論述各種雜病的醫書,晉代的王叔和將它編輯成二十五篇,收錄了二百六十二個藥方(這裡註明:書的序例大部分被王叔和改亂了,不只是《傷寒論》這樣)。這本書是中醫治療雜病的根本。
清朝的徐彬著有《金匱要略論注》二十四卷,相較於元代朱丹溪的《金匱鉤玄》,似乎比較清楚明白。後來的趙良《集注》,以及李䒠、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揚俊、沈明宗、高世栻、李升璽等各家(這裡註明:註解的人不只這些,姑且就我看到的來說)都有各自的註釋,但都偏執於一方的見解,不能融會貫通,因為他們對於《靈樞》、《素問》的道理不夠精通。
這本書內容艱深難懂,而且是殘缺不全的,有錯簡和缺文(這裡註明:原文中有些是王叔和增補的,後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排列次序,始終不是完美的版本)。讀起來讓人滿腹疑團,真是千古遺憾!
黃坤載先生,將次序錯亂的部分重新整理,將殘缺的部分補齊,去除各家的庸俗見解,獨自探求真諦。這就如同在漫漫長夜中,重新點亮了智慧的明燈,難道不是仲景醫學的功臣嗎!
道光十八年初秋三日 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