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附餘》~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3)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3)
1. 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治第一
師曰:病人語聲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愔愔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成文為語,不成文為聲。寂然者,久而不聞也。驚呼,忽然如受驚而呼叫之狀。蓋骨屬少陰腎臟;節者,神氣遊行出入之所。少陰性沉,故病則喜寐;語聲寂然,喜寐之應,故知其病在骨也。神氣者,火也;忽然驚呼者,是遊行出入之火,有以致其忽然疼痛,故知其病在骨之節也。愔愔,不明之象;不徹者,呻吟才出而即回,猶言不透徹也。夫病人痛楚,聲喚以開泄其氣者,心為之主令也。今愔愔不徹,是心膈有剝膚之痛,而不暇聲喚,故中道而自廢耳。啾啾,尖浮之義;加之聲出細長,是從下而上托其疾苦之象,故知其頭中痛也。明以寂然之突呼,言腎家之下部;以愔愔不徹之短聲,言心膈之中部;以尖而浮細之長聲,言頭中之上部。由此推之,夫亦可從五音之陰陽凌替,而神會其臟腑之玄機矣。此,聞而知之之上工也。
師曰:息搖肩者,心中堅。息引胸中上氣者,咳。息張口、短氣者,肺痿,吐沫。息,兼呼吸而言。息之吸氣,從口鼻而入,先由肺管,而遍歷肺葉之小竅,復還胸中,而下歷肝腎,以應命門之伏機。伏機者,真息之吸也。命門之伏機鼓還,則息之吸氣,乃應鼓動之機,而送出為呼氣。呼氣由胸中而歷肺竅者亦如之。命門伏機之鼓還者,真息之呼也。然必胸中之陽氣充滿,則如晴明太空,高遠無暨,而息道裕如矣。倘胸中之陽氣虧損,而下焦肝腎之陰氣上乘,則心下痞塞甚;而心中遂堅、息搖肩者,氣道狹而氣機滯,假搖動以行之也,故知之。心中非有形之物可堅,舊注謂邪實,誤甚。息引胸中上氣,謂氣粗而有聲也。肺性喜乾喜燥;肝腎中有寒濕之氣上衝者,則肺管不清,而氣粗有聲矣。肺管不清,故知其必咳也。肺為呼吸之門戶;門戶堅固,則出入細而長且遠矣。今張口短氣,是肺無關鎖之權;譬之吹竹筒者,竅大則吹短,故知肺痿而不為息道用也。肺得乾溫之養,而展布之化始成,然後行其津液於臟腑。今肺痿,故並知其津液上浮而吐涎沫也。
師曰:吸而微數,其病在中焦,實也,當下之,即愈。虛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遠。此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
中焦胃腑,為息道之所經;呼不數,則鼓動之真呼無病;且無搖肩上氣等候,則肺與肝腎又無病;而吸獨微數,是吸為中焦所經之胃腑,熱入而不容下引之故,故知下之而愈。蓋胃實去,而氣機相安於下引也。虛者,即指胃不實而言;吸微數而胃不實,是命門鼓伏之機,伏氣偏短,元陰大損之診,故不治也。上焦吸促,謂呼長於吸,伏機不能引氣歸根;下焦吸遠,謂吸長於呼,鼓力不能載氣報息;挽回上絕下脫之候,十中不得二三,故曰皆難治。呼吸動搖振振者,不治;經所謂「以肩息者死,喘而其動應衣者死」,故不治。此與上條,又合言望聞二診,以為上工也。但上條兼言呼吸之病在上焦者皆生;此條單言吸氣之病在中焦者易愈,吸氣之單病在上下二焦者多死;呼吸之兼病在上下二焦者,萬不得生也。
白話文:
病人說話聲音很小,但卻喜歡突然驚叫,這是骨頭關節間的疾病。說話聲音低弱不明,聽不清楚的,是心臟與胸膈之間的疾病。說話聲音尖細且長的,是頭部的疾病。能成句子的話語是說話,不成句子的則為聲音。聲音很小,表示很久都沒聽到聲音。驚叫,是指突然像受到驚嚇而叫喊的樣子。骨頭屬於少陰腎臟,關節是神氣運行出入的地方。少陰屬性沉靜,所以生病時會喜歡睡覺,說話聲音很小正是喜歡睡覺的表現,因此知道病在骨頭。神氣就是火,突然驚叫,是說運行出入的火,因為某種原因而突然疼痛,所以知道病在骨頭的關節。低弱不明,是不清楚的樣子。聽不清楚,是指呻吟才發出就停止,就像沒有說透徹一樣。病人感到痛苦,會發出聲音來宣洩體內的氣,這是由心臟主導的。現在聲音低弱不明,是因為心臟胸膈有如皮膚被剝開般的疼痛,沒有空閒時間發出聲音,所以說到一半就停下來了。尖細,是聲音尖銳上浮的意思,再加上聲音細長,是從下往上抬起痛苦的樣子,所以知道是頭痛。用很小的聲音突然驚叫,是說腎臟下部的疾病;用低弱不明的短聲音,是說心臟胸膈中部的疾病;用尖銳上浮且細長的聲音,是說頭部上部的疾病。由此推論,也可以從五音的陰陽變化,去了解臟腑的奧秘。這是從聽聲音就能知道疾病的高明醫生。
病人呼吸時肩膀抖動,是心中有積聚。呼吸時把胸中的氣往上提,會咳嗽。呼吸時張開嘴巴,氣短,是肺部功能衰弱,會吐口水。呼吸,是吸氣與呼氣的總稱。吸氣,從口鼻進入,先經過肺管,然後遍及肺葉的小孔,再回到胸中,往下到達肝腎,以應和命門的潛藏機能。潛藏機能,是指真正的吸氣。命門的潛藏機能發動,吸氣就會配合這個發動的機能,然後送出成為呼氣。呼氣從胸中經過肺竅也是這樣。命門潛藏機能的發動,是真正的呼氣。然而,必須胸中的陽氣充足,就像晴朗廣闊的天空一樣,高遠沒有邊際,呼吸的道路才會順暢。如果胸中的陽氣虧損,而下焦肝腎的陰氣上行,那麼心下會堵塞,甚至心中產生堅硬的感覺,呼吸時肩膀抖動,是因為氣道狹窄,氣機阻塞,才藉由抖動來運行。所以知道,心中沒有實質的堅硬物質。舊的註解說這是邪氣壅盛,是錯誤的。呼吸時把胸中的氣往上提,是指呼吸粗重且有聲音。肺的性質喜歡溫暖乾燥,如果肝腎中有寒濕的氣往上衝,那麼肺管就會不清澈,氣粗重且有聲音。肺管不清澈,所以知道一定會咳嗽。肺是呼吸的門戶,門戶堅固,那麼呼吸就會細長且深遠。現在張開嘴巴氣短,是肺沒有關閉的能力,就像吹竹筒一樣,孔大就會吹不遠,所以知道是肺部功能衰弱,不能用於呼吸。肺得到溫暖乾燥的滋養,才能開始進行擴散的功能,然後將津液輸送到臟腑。現在肺部功能衰弱,所以也知道津液會上浮而吐口水。
病人吸氣時微弱且次數多,病在中焦,是實證,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好。如果是虛證,就無法醫治。病在上焦的,吸氣會急促;病在下焦的,吸氣會很遠。這些都難以醫治。呼吸時身體搖動震顫的,無法醫治。
中焦的胃腑,是呼吸之道經過的地方。呼氣次數不變少,表示發動的真正呼氣沒有問題,而且也沒有肩膀抖動、氣往上提等現象,表示肺與肝腎也沒有問題,但吸氣卻微弱且次數多,是因為吸氣所經過的中焦胃腑,有熱邪進入而不能往下引導,所以知道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好。因為胃部的實邪去除,氣機就能順利地往下運行。虛證,是指胃不實而言。吸氣微弱且次數多,但胃不實,表示命門發動的潛藏機能,潛藏的氣短,是元陰大傷的徵兆,所以無法醫治。上焦吸氣急促,是指呼氣長於吸氣,發動機能無法將氣引回根本。下焦吸氣很遠,是指吸氣長於呼氣,發動的力量無法將氣推送回去。這些都是挽回上部衰竭、下部脫落的現象,十個裡面難以救活兩個三個,所以說都難以醫治。呼吸時身體搖動震顫,是像《內經》說的「用肩膀呼吸就會死亡」、「喘氣且身體隨著呼吸而晃動就會死亡」,所以無法醫治。這和前面一條,又合併論述觀察與聽聲音的兩種診斷方法,作為高明醫生所需要的。只是前面一條兼論呼吸的病,在上焦的都還能存活,這一條單獨論述吸氣的病,在中焦的容易治好,吸氣單獨有病在上焦、下焦的,多半會死亡。呼吸合併有病在上焦、下焦的,萬難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