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直指》~ 《傷寒直指》卷十六 (18)

回本書目錄

《傷寒直指》卷十六 (18)

1. 通一子傷寒說

籲!仲景立論以來,群賢發揮盡致,未聞此說。就景岳所舉一百十二方中,用參、用附者若干,獨無熟地、萸、杞等物。其自言亦曰非本經正藥,在人目以為異。夫乃盾辭之窮,只可道其可道,而不可與人為法者也。嗚呼!醫理淵微,豈能一轍。但□□寒□□□□□□□□成法,毫釐之差,千里之謬。

若□□精□□□宜□□□□傳少陰之承氣證,即直入少陰之麻黃附子細辛證。及真寒厥冷之回陽四逆證也。止有鹹寒清熱以存陰,辛熱溫經以救逆。從未有熟地輩,沉陰膩滯,以滋陰者以陰濟陰,是於水益深,於火益烈,不免迷悶,脈沉,口噤而死者眾矣。反曰能十全其九,足見其言之誇,書之誕,不脫術家口氣。

歷代方書所無,而敢倡此,以啟近習滋陰之弊,殺人甚速,作俑之罪安所逃乎?蓋仲景方法,原可變通,未嘗或離發的。而經腑陰陽,理自天然,孰敢背遠。若是方者,乃六味火料,此錢仲陽為調理小兒真陰未旺而設,不能兼治他病,況傷寒乎?景岳往往恃為心印,則其偏有素矣。要知傷寒時氣,大忌滋陰,犯之莫救。

俗工不知利害,每至技窮以此卸咎。殊不知毒勝於砒,而醫家病家終不醒悟。然識者見之,實可哀也。此當今害人之大患,予歷久見多,作書本意因此而起。故直指其非,以告學者,勿循俗習,毋入迷途,庶不誤人性命,而為特達之士矣。

白話文:

唉!自從張仲景提出理論以來,眾多賢能之士都已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從未聽聞過這種說法。就張景岳所舉的一百一十二個方劑中,使用人參、附子的很多,卻獨獨沒有熟地黃、山茱萸、枸杞等藥物。他自己也說這些藥並非本經的正藥,在他人看來覺得奇怪。這實在是理屈詞窮的推託之詞,只能說這些藥或許有它可用的地方,但絕不能作為普遍的法則來指導他人。唉!醫理奧妙深遠,豈能用一種方法就適用所有情況。但(如果把)傷寒(當作虛寒來治)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偏差,結果都會有天壤之別。

如果(傷寒)是精氣衰弱,應該用(溫補之藥來)宜養正氣(扶正祛邪),(若)是傳至少陰的承氣證(熱證便秘),就直接進入少陰的麻黃附子細辛證(寒邪直中少陰),以及真寒厥冷的迴陽四逆證(陽氣衰竭)。(治療)只有用鹹寒的藥物來清熱以存陰,用辛熱的藥物來溫經以救逆。從來沒有用過熟地黃之類的藥物,這些藥物陰柔黏膩、阻礙氣機,用它們來滋陰,這就像是用水來滅火,反而會讓水更深、火更烈,不免會讓人陷入昏迷、脈搏沉伏、口噤等而死亡的眾多情況。反而說能治好十分之九,可見他的言論誇大,書中內容荒謬,沒有脫離江湖術士的口氣。

歷代方書都沒有這樣的用法,而他卻敢於倡導這種方法,來開啟近代滋陰的弊端,這種做法殺人非常迅速,這種始作俑者的罪過又該如何逃脫呢?張仲景的方法,原本可以變通,但從來沒有偏離其基本原則。經絡臟腑的陰陽,道理自然而然,誰敢背離它們呢?而這種方法,完全是六味地黃丸之類的滋補藥,這是錢乙為了調理小兒真陰未成熟而設的,不能用來兼治其他疾病,更何況是傷寒呢?張景岳常常把這個當做心法,可見他偏頗的觀念由來已久。要知道傷寒時氣病,最忌諱滋陰,一旦犯了就會無可救藥。

庸俗的醫生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每當醫術用盡時,就用這種方法來推卸責任。殊不知這種藥的毒性比砒霜還要厲害,而醫生和病家始終都不醒悟。明智的人看到這種情況,實在是令人感到可悲。這是當今危害人們健康的最大禍患,我長期以來見識過太多這種情況,寫這本書的本意也是因此而起。所以,我直接指出它的錯誤,來告誡學者,不要遵循世俗的習慣,不要走入迷途,這樣才能不誤人性命,成為真正優秀的醫生。